第 111 章 番外2-2

推荐阅读: 咸鱼女配在年代文躺赢小皇子笨笨崽崽成为娃综对照组后无人渡我任务又失败了[综武侠]侠客们的反穿日常再少年月出皎兮我跟他不熟他穿成了帝国瑰宝东家有喜在娃综摆烂后,我爆红了贪睡我是首富的亲姑姑[年代文]带着嫁妆穿六零全世界唯一的omega幼崽七零之改嫁死对头竹马难猜重生在夫君登基前嫁寒门

来到京城后,生活开始变得波澜不惊,即便经历了姐姐身世被揭开,文远侯府和沈若锦名声扫地的事情,但总体来说依然称得上平静。

姐姐很明显一直没把他们放在眼里,说起这些事情的时候表情都没有波澜,语气当中也不见起伏,就像是在说别人的事情。

只有在乎才会有情绪,而姐姐已经将自己生活划了一条线,将这些完全不在乎的人隔绝在了那条线之外,不管他们怎么荒唐怎么乱蹦,都蹦不到姐姐跟前。

我那天正好在吃着绿豆糕歪在躺椅上翻《西游记》,正好看到其中独角兕大王那一节,只觉得姐姐就像是孙悟空一样,拿棒子画了个圈,将他们隔在了外面,便永远都不能影响到我们。

母亲听了这话之后,轻轻抚摸着我的脑袋,叹气道:“你姐姐也是没办法才会如此。”

我点了点头,表示自己大概也能懂。

能好好跟生身父母相处谁不想呢?怪就怪沈家行事实在太过离谱。

这件事情之后,家里依然平静。只是洛家来了说客,那个已经担任了阁臣的洛家大舅舅一家轮番上阵,希望姐姐能将户籍到洛夫人名下,毕竟她一个女子和离之后立了女户出来多有不易,而家里其他几个公子不愿出来,洛家也看不上他们,所以总来磨我的姐姐。

还不待姐姐纠结完这件事,家中平静的生活便被打破了,表哥在废除太子的事件里受到了牵连,被大理寺羁押审查。

姐姐在我眼里一直是家里最有定力的人,不管遇上什么事情都镇定自若,和她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我从来没有见她为了什么事情焦虑或者发脾气过,应该属于书中所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那种人。

但是这次姐姐明显慌了,那几日一直去往舅父和外祖家中找各种办法,最后为了救他,也为了他日后的顺遂,跟洛太师达成共识,同意了认回洛家的事情。

洛家那边也是求着姐姐回去,说了只是给洛昕洛夫人立女户撑个门面,其他一应照旧,就算想住在季家都是无妨的。

所以我的父亲母亲还是她义父义母,而我还是她亲爱的妹妹。

其实一开始听说洛太师那边要强势地把姐姐给认回去,我还认真的担心过。

姐姐一向心软,对沈家那样冷淡是因为他们实在不成体统,而洛家一直对她很好,能帮得都帮,再加上她和洛夫人关系极好,所以我一直都怕她同意认回那边,日后便再也不是我的姐姐。

如此一来,皆大欢喜。

不得不说,这女孩子还是要自立自强,起初很多人都以为姐姐会稀罕沈家千金的身份,虽然是落魄侯府,但看起来比我们家强得多。

可姐姐根本就没有走那条预设的道路,也不在意沈家是不是诚心将她认回去,只是努力专注自己领域内的工作,如今已经是朝中名臣,可以强大到跟洛太师和洛家谈条件了。

姐姐的户籍迁回洛夫人那边后,对我和玉笙依然非常上心,尤其是在功课方面,一点都不落下。

姐姐也时常语重心长地叮嘱我,不要因为自己是女孩子就放松功课,正是因为这世道对女孩子不够好,所以我们才更要努力一些。

后来京城发生过很多事情,经历了几轮大清洗后,很多以前的高门世家都出了问题,父亲因为没有站队或者说隐形地站对了队脱颖而出,反而升了六品。

父亲的职位提升之后,办公地点也有了改变。

而我们兄妹两个也大了,住在一起终究不便,所以母亲就在外置办了新的宅子,渐渐地搬离了季家。

表哥这会儿正外派做按察使,所以也没有对这件事情发表什么意见。

父亲实力得到提升之后,家里也开始有了自己的社交圈子。

有一次我在跟着母亲去唐安伯家中给老夫人贺寿时,遇见了文远侯世子沈樾的夫人,唐家姐姐唐亦芝。

虽然姐姐和沈家之间闹得不算愉快,但唐姐姐和姐姐的关系却一直都不错,她看我年纪尚小,家中在京城又没什么根基,便在宴席之上时时照顾于我,大抵也是怕我初来乍到受委屈。

但其实她的担心也是多余的。

自从我开始跟着母亲出来参加各种聚会之后,大家就都对我十分客气。

这客气只有一小部分来自于父亲的面子,一大部分都是因为姐姐和表哥。

他们两人如今在朝中存在感极强,再加上身后站着的楚王殿下又是出了名的不好惹,所以我这些年出门在外从没受过什么为难。

除此之外,就是因为姐姐一早把我们家里姑娘的招牌打了出来。听心悦姐姐说,在姐姐初来京城,以洛家远亲的身份参加这些诗会赏花会生辰宴时候,也曾经有一些势利眼的姑娘夫人对她不客气,只是后来家中大多需要有求或者讨好于她,最终都被啪啪打脸。

后来大家都说,秦县来的姑娘不得了,譬如姐姐当时就是看着平平无奇,实则潜力无限,洛念笙如今年纪小,看不出来,但日后说不准能跟姐姐一样厉害……所以没有人会公开对我无礼。

说到底,我和玉笙如今能在京城立住脚,跟其他世家子弟交往时候被这样以礼相待,不会因为小城镇出身而受到歧视和其他不公正对待,都是姐姐当年打下来的江山。

但是自从沈老夫人过世,洛夫人跟文远侯和离之后,沈家就一直不景气,文远侯沈裕也一蹶不振,家里事情大多靠着世子和唐家姐姐操持。

唐家姐姐看大家都对我和气,也放下心来,道是家里等着她处理的事情实在不少,所以在这边没坐多久就回去忙活了。

文远侯沈家的话题一直是这几年来京中的热门议题,世子夫人在的时候大家不好意思说,这会儿唐家姐姐人走了,其他人在座的夫人和姑娘们就转头议论起了他们家里的事情。

这些虽然都是京中官宦人家的女眷,但讨论这些事情时不管神态还是语气,都从前在代国平民巷中纳鞋底的大姑大姨们差不多。

看来这嗑瓜子吃茶说人闲话这事,不管在哪里都是一样的,只是内容有所不同罢了。

沈家的事的确精彩,编成话本子演三天三夜都演不完。

据说当年沈家遣散奴仆的时候,有好些都转职做了说书先生,专门说自己知道的沈家门里发生的那些事情,还得到了楚王和桓王等一众亲贵的好评,在京中掀起了新的听书热潮。

这场轰轰烈烈的说书活动一直持续到了几年之后,睿王覆灭牵连关暮云夫妇被发配边疆的事情发生后,又多了几个支线,便是这夫妻二人的结局。

其中有一节是说,沈若锦的生身父母曾经在她还是世子夫人时候想跟她相认,后来听说这样的大罪可能会连坐,便跟她断绝了关系,再也不承认有这个女儿,唯恐自己受到牵连。

沈若锦从前还在京中之时,我也曾经跟她有过一面之缘。

抛开人品来说,沈若锦自身条件还算不错,自幼代替姐姐身份在沈家长大,运气也实在够好。

她脑子够用也能吃苦,长得也看得过去,但就是格局太小,总在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争来争去,一辈子都过得这般乱七八糟,实在糟心。

这次讨论的主旨是这家人实在没福气,像我姐姐这样好的姑娘不要,偏生要去捧旁人。然后又说起兵部洛大人也就是我的父亲才是好福气,短短几年内就跳了两级,都是早先年行善积德,对姐姐好的缘故。

然后又有人说,现在太子和睿王都倒了,朝中风头最盛的就是楚王,楚王最听季大人也就是我表哥的话,皇上最听洛桃笙也就是我姐姐的话,且现在陛下又开始准备放手让楚王去管兵部,我父亲想要不升都难。

沈家之人从前天天捧着族谱求姐姐回去,并对她一再承诺,只要她愿意回去侯府就在第一页添上她的名字,后来知道她选择认回洛家后,又打出血缘亲情的牌,求她为自己家中老老少少办点事情,谋一份出路,只是一直都没有得到回应。

我的父亲在朝中混得风生水起,而沈家人却被皇上和楚王厌弃,两家境况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也导致了沈家人见了我们个个都酸,还有拎不清的总觉得是我的父母抢了他们家姑娘,抢了他们满门的荣耀,但从来不反思自己当初的种种行径。

宴会结束之后,我和母亲出门准备上车回家之时,正好遇上了沈家三公子沈辞。

他看到我们之后,脸上神情变得复杂,但还是走上前来跟我们打了招呼。

据说这位沈家三公子从前时候眼睛都是长在头顶上的,总担心姐姐是秦县小地方来的,出门在外丢了他们侯府的面子,也没少为着沈若锦找姐姐的茬儿。

沈辞现在虽然见了我们一脸不情不愿,说起话来也有些泛酸,但还是别扭着过来,按着礼节打了招呼。

沈家三公子能有如此守礼行径,多半也是因为最近家里实在艰难,经历了生活的毒打,才会有了如此的改变。

从前姐姐带我出来的时候,也曾遇上过沈辞几次。

他看着姐姐待我和玉笙无微不至,温柔体贴,而他是姐姐真正意义同父同母的亲弟弟,连一个普通的招呼都收获不到,脸上酸得能滴出水来。

后来每次看到我的时候,他都是如出一辙的酸溜溜的眼神,导致我有几次跟他见面之后,回家一度牙疼了起来,还差点惊动了大夫。

即便我牙疼也爱看他求而不得后悔得肠子都青了的样子,酸爽的感觉让酷热的夏季都变得清凉起来。

搞人心态的快乐就是这么的简单。

太子倒台之后,表哥被封了按察使去巡查各地,姐姐则迎来了相看对象的高峰期。

好像从某一个时间节点开始,周围的长辈、同僚甚至皇上都开始发力,给她介绍各种各样的青年才俊。

母亲一直询问姐姐究竟喜欢什么样的男子,文官还是武将,儒雅还是健朗?

姐姐当时正在构思一份太乐署经费申请的公文,听了这话后停下了翻书的动作,认真回应道,其实她对未来夫婿也没什么特别的要求,人厚道一点,门风清正,家庭温暖就最好了。

姨母当时也在一旁,听了这话后自动翻译,那就是想找个老实人嫁了。

按理说像姐姐这样优秀的人,定下这样的择偶标准并不算高,找起人来应该也并不难,但姨母不知道为啥惆怅起来。

大概是也有想要给姐姐介绍的小郎君,但是这个人不符合“老实人”的标准吧。

这事如今是家里最大的事情,也对我产生了好些影响,让我从以前京中默默无闻的闺阁少女变得瞬间炙手可热起来。

京中开始有公子来走我的路子,想要抄近道得到姐姐的欢心,询问母亲她们喜欢什么样的女婿。

我回答,母亲都说了不打算干涉姐姐的决定,只要姐姐喜欢就成。

风度翩翩的年轻公子一拍大腿,无力感叹道,这事太难了啊!要得到你姐姐的欢心,怕是比得到陛下的欢心还难呢。

这些人基本都是一些过眼云烟般的存在,战绩最好的跟姐姐成功约了三顿饭,最后还是饮恨败北。

再到后来,姐姐身边出现了一个长辈们盖章“很有缘分”的人,是父亲的故交之子,名唤楚洵。

楚二公子是个非常不错的年轻人,而且从前曾跟姐姐有过婚约。

那时的楚大人升职太快,母亲觉得齐大非偶,不欲让对方为难,所以去了信说婚事作罢。

现在对方虽然远不如姐姐优秀,但也算是京城中难得的适龄未婚青年才俊,又跟姐姐的祖父也就是洛太师家有亲,所以这两人的相看便又提上了日程。

不知道是不是小时候便有交情的缘故,姐姐似乎对这楚二公子很满意,据我所知,他们两人至少一起在外面约了五顿饭,楚二公子还登堂入室,还时不时被请来家中小坐。

这几年来给姐姐介绍和相看的青年才俊实在不少,没有五十也有三十,楚二公子是唯一一个有这样待遇的人。

大家都觉得他们两人的事情会十分顺利,但是我总觉得姐姐对那楚二公子好像缺了点什么。

楚二公子人不错,身上带着习武之人独有的爽快和明朗,玉笙只跟他见过几面就混熟了,也一直很喜欢他,非常乐意对方成为他未来的姐夫。

但我总有一种强烈的预感,姐姐最后选择的人不会是他。

后来我和玉笙讨论起姐姐归宿时,我说了自己的想法,最后尘埃落定的人可能不是楚家公子,玉笙却觉得他们十分很合适,并提出了要和我打赌,赌注就是他最喜欢的黄玉螭虎镇纸。

我也欣然应了下来。

原本以为这个赌局很快就要分出胜负,结果接下来姐姐就被派去出使代国,成了这次使团的副使,所有有关成婚的事情暂且搁置。

这次出使代国的正使还是桓王,上次他的副使是季家表哥,这次却成了姐姐。

我们家果然跟桓王殿下有着解不开的缘分。

姐姐去到那边之后经常跟我书信往来,我也说起了当年在代国那边的生活。

姐姐有一次来信时问我,想不想再回幼时生存的代国王城中看看,我回信说想。

我那时以为她不过是随口一问,结果她后来真的来了信,请因公北上的父亲带我同去。

再此站在代国王城的城墙之上,我却是跟之前全然不同的心境。

我对着姐姐感叹,那段时间过得真的很苦,没想到现在可以过得上这样好的日子。

姐姐笑着说,虽然我这话有点心灵鸡汤的意思,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苦难的确也是一笔财富,你和玉笙性子明显比京中大多数的世家子弟要更加坚韧,更加吃苦,能够知足常乐,这并不是坏事。

姐姐说话很好听,简单的话语就像是娓娓道来的故事一般,有种三月春风拂面的感觉,听得人心里舒服极了。

异国他乡的夜晚,我多少有点害怕,姐姐便让我跟她睡在一起。

我在宫女的帮助下沐浴更衣完毕,回来寝室同姐姐一起休息,正看到她摊开信纸写字,楚洵的名字在最上头,看来是打算给楚二公子写信的。

我还记得和玉笙打的赌,忍不住凑过来询问,这两年相看了那么多青年才俊,姐姐究竟喜欢哪一个?是不是心悦楚公子,想着他,所以才会想要给他写信。

姐姐轻轻摇了摇头:“跟这些事情无关,主要是准备说明一些缘由。”

我忍不住继续好奇道:“什么缘由?”

姐姐突然叹气道:“你年纪还小,且不懂呢。我只是想着,如果最初是带了目的投入了一段关系,为了不要错得更多,很多事情还是提前说开,及时止损得好。”

我的确没有听懂这话的意思,撑着脑袋思考了很久。

姐姐被我凝眉苦思的样子逗乐了,她拿笔杆轻轻敲了敲我的头:“念念你还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还是早些去睡吧,我一会儿就好。”

我听了这话便规矩地去床上躺下,不再打扰她写信。

姐姐在身边的感觉的确让人安心,我这么躺着躺着就睡了过去。

一觉过后,我在半梦半醒之际,朦胧间看到她还没有就寝,而是捧着一本书在灯下研读。

第二天起床后我特意看了一下,究竟是什么书这样好看,能让姐姐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结果一翻开那本书,我就傻眼了。

这并不是让人欲罢不能的话本或者琴谱,而是表哥所写的一本刚发行的策论。

这几日跟姐姐相处的时间比之前几年更要长久,我也有了很多新的发现。

譬如她每次出门前总要格外关注一个贴身锦囊,里面便是表哥特意为她求来得平安符。

譬如她时常会把表哥所写的策论反复翻看,几乎可以做到倒背如流。

譬如那日,她去本地太尉季大人家用宴,下车之时盯着府门上的“季”字看了很久。

而在今日桓王邀请我们出门踏青时,她打开妆台的匣子挑选首饰,挑着挑着突然停止了动作。

摊开在她跟前的锦盒中放的是一对水头极好的翡翠镯子,这明明是她的东西,她却好像不敢触碰一般,只看了一眼就匆匆合上,眼睛里是我在她这里从未见过的脆弱。

这对镯子我也认识,正是表哥当年送给她的礼物。

姐姐这一番作为,看起来怎么都像是在睹物思人,却又怕思念太深,而匆匆掩起了心思。

难怪她相看了那样多的青年才俊都没有波澜。

他们虽然家世容貌性情件件都好,但是跟我那才貌双绝的表哥比起来,可以说是毫无胜算。

想到这里,我顿时信心大增,恨不能即刻铺纸提笔给玉笙去信——

这次的打赌,我赢定了。!

本文网址:http://zhenqianjinhefanpaishoufuhele.quwenyi.com/50866990.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uwenyi.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