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艺小说 > 历史军事 > 水煮清王朝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准备动手

第三百四十三章 准备动手

推荐阅读: 武炼巅峰明朝伪君子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大唐纨绔公子大时代里的小军阀中华大帝国世家女北雄北国谍影明朝那些事儿老婆请安分重生之北洋新军阀朝为田舍郎小白杨辛亥大军阀Hp当救世主不再是救世主本王在此大唐春北方之王大清第一太子

“这整顿吏治可不是一个小文章啊!”

康熙面对着手下的几个臣僚微微叹了一口气说道。

此刻他们这一群人不是在上书房里也不是紫禁城而是在海淀的畅春园康熙这座地处北就城郊的离宫里面。

自从结束了登基五十年的庆贺之后康熙就从紫禁城搬到了这里。

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紫禁城虽然看上去雄伟壮丽可这座宏伟的宫殿实际上并不适合居住。宫殿大多是巨大的木制结构很容易着火进而生火灾虽然高大的宫墙能够阻挡火灾的蔓延可是却也阻挡了空气的流通使得气流不畅。他已经老了住在那里不舒服所以干脆就搬到了气候宜人的畅春园。

“皇上这篇文章虽大虽难可是纸笔既然已经铺开无论如何都得写上一篇才是!”

能被康熙叫来商议整顿吏治这么一件大事的人并没有很多。身为皇帝登基主掌朝廷这么多年经历的大事也那么多没有人会比康熙更加明白人多嘴杂是什么样的情形了。虽说有句话叫做“人心齐泰山移”。可是康熙却明白官员聚集的越多只会是鬼胎越多往往很难真正做成什么大事。”齐心”这两个字在官场上来说永远都只是奢侈的代名词。所以康熙这一次召集来的只是那么几个人。而这个言的官员就是较为年轻一代官员中的代表人物施世纶。

“没错。皇上朝廷的吏治再不整顿如果放到以后恐怕就越加难以整治了呀。”坐在施世纶旁边的就是施世纶原先在户部的搭档在不久前已经调到刑部担任侍郎的尤明堂。

“衡臣啊你觉得呢?”康熙又向素有朝堂第一闷葫芦之称的张廷玉问道。

“皇上。微臣觉得朝廷地吏治……也确实该整治一番了!”张廷玉的眼睛盯着地面朝康熙拱手说道。今天被康熙召来他其实是有一些心里打鼓的。因为自打他过来之后除了施世纶、尤明堂以及新任左都御使赵申乔之外就再没有看到过其他人。这也就是说康熙并没有把佟国维和马齐一起叫过来。这也就是说。康熙是很有可能不打算让他的另外两位同僚插手整顿吏治的事情了。皇帝的葫芦里面是什么意思他又焉能不明白?他的这位大老板是不信任另外两位老兄的清廉啊。可是佟国维也就罢了马齐平时还是挺节身自好地怎么康熙也不叫他来呢?而且赵申乔这个新任的左都御使怎么又来了?这家伙难道也这么得康熙信任吗?

“吏治是历朝历代的一个大难题。

越是承平日久官员就越容易**。……朕知道这里面也是朕的错。朕对这些人太过于宽容了。”康熙没有按照顺序再去问赵申乔而是突然自责道。

“皇上……”老规涂巨皇上是天子。是没有也不可能有错的。一旦开始自责。罪肯定就是出自臣下。所以张廷玉带着另外三个人赶紧跪了下去。

“本来刑部有个王渔洋。人还算是清慎。胆气也有几分。可惜啊……”康熙又叹道。

“皇上臣愿承王尚书之志为澄清吏治尽吾所能!”尤明堂叫道。

“好尤爱卿其志可嘉。朕心甚慰。”康熙点了点头笑道。先前的王渔洋为官清廉虽然某些事情上显得有些狡猾却从不跟朝堂上的什么势力相靠近大致上还是一个难得的好官。不过早在康熙四十五年的时候王渔洋就因为身体不适而告老了。这几年。刑部的尚书连续换了两任。可是没有一个能让康熙满意。本来去年地时候康熙还打算再把这个老臣子再召回来继续使用仍拜刑部尚书。可是传旨地人却回来告诉他王渔洋年老多病1未能成行1只有让儿子扶掖跪拜谢恩了事。今年年初康熙又得到消息王渔洋去世了。对此感叹之余。在考虑了一阵子之后康熙才把尤明堂从户部调了过来。本来施世纶是应该是更加合适的人选不过清理亏欠的事情还没有收尾此时如果换将恐怕会镇不住局面如果生倒退岂不是坏了大局?在这个时候康熙可不敢掉以轻心。毕竟相比起尤明堂来施世纶地后面除了他这个皇帝还有不少人。他这个皇帝如果是阎王那些人就是小鬼。阎王好过可那些小鬼却不是那些官员愿意招惹的就算这些小鬼们不会为了施世纶而出面呆在那里也是一种镇摄。再者整顿吏治跟刑部之间的关系还不是很大这时候真正重要的是有审理官员之权的大理寺施世纶正是他打算放到大理寺的人选。

“皇上不知您打算如何开始整顿吏治?又让何人主持此事?”张廷玉又开口问道。他在康熙身边多年对这位皇帝十分了解。既然把他们这几个人召来就肯定已经打定了主意。刚才的话其实也就是想看看他们这些人都是什么态度罢开个话头罢了。

“本来这整顿吏治的事情一直憋在朕的心里还在考虑并没怎么对人说过。只是前段日子出了云南提督哈元生那件事胤禛就向朕提了起来。朕也是觉得这事情不能再拖延了。要不然再出几个哈元生朕这大清天下恐怕就要乱了……毕竟满天下就只有一两个人敢像于中那样放手做事啊。”康熙叹道。

“皇上您打算让四阿哥主持此事?”张廷玉并没有顺着康熙的话往下说依然坚持着自己地问题。

“朕确实有这个打算。衡臣你觉得呢?”康熙问道。

“这……回皇上。依微臣看来四阿哥似乎略嫌刚直!”张廷玉、略微迟疑了一下答道。

“张相卑职不明白您这话的意思。雍郡王刚直无私岂不是正好主持整顿吏治!难道您还想让一个只会和稀泥的人来主持不成?那还怎么整顿?”尤明堂开口问道。清理亏空的时候他跟那位四阿哥一起处理过几件事情有一点儿交情。对其颇有好感。

“尤大人张某并不是这个意思!”张廷玉看了尤明堂一眼淡淡地说道。虽然一直只是在上书房大臣里面排老末可是张廷玉终究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虽然一直比较沉默可多年来的高高在上依旧让他的身上带上了一种无名的威严。这句话语气虽淡。

却让尤明堂感到了一种深深地压迫感也让近年来因为坚决主张清理亏空而颇得康熙圣眷一直比较顺风顺水地尤某人沉默了下去。

“施世纶不说了初入官场就敢在安徽唱那么一台大戏自然是胆大如斗的人物。听说这尤明堂也曾经在朝堂上跟许多人对顶过据说连先前的废太子胤礽也镇不住。想不到居然会被这位一向低调的张相爷一句话就给压了下来。看来这上书房大臣虽然只是一个没品没级的称号可是能得到这个名号的人终究都不是普通人啊。”一直没有话的赵申乔暗暗在心里打鼓。他也十分诧异自己会被康熙召见。面对眼前这些人。他觉得这一次自己似乎是进入了一个尽是凶神恶煞地地方。

“皇上如今天下整治虽然没有前明之时那么腐烂可是。也已经到了不整不行的地步。不过整顿吏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需要很长的时间。这个时间有可能是十年甚至是二十年……所以臣觉得主持这件事的人必须是有恒心、有毅力的才行。”张廷玉自然不知道赵申乔在那里是什么心思见尤明堂不再说话便又向康熙说道。

“衡臣啊难道你认为胤禩没有毅力。亦或是恒心不够?”康熙捋了捋胡子问道。

“微臣不敢如此认为。四阿哥性格一向做事认真无论是毅力还是恒心都足够了!”张廷玉垂答道。

“既然如此那张相你又为何反对由雍郡王主持整顿之事?”尤明堂或许是觉得刚才被张廷玉压得说不出话来有些失了面子又开口问道。

“尤大人我说过……雍郡王的性子略嫌刚直了!”张廷玉还是那种淡淡的语气让尤明堂颇觉难受因为。他觉得张廷玉的语气如此淡漠似乎是有些瞧不起自己。

“朕明白了!还是衡臣你考虑的周全啊!”康熙突然叹道。

“微臣不敢。皇上圣聪自然是早就有了谋算。臣不过是替您把话明说出来罢了。”张廷玉躬身说道。

“呵呵你就不用谦虚了。”康熙对张廷玉笑了笑又说道:

“朕这次之所以叫你来本就是因为你思虑周密行事谨慎可以为朕拾遗补缺。毕竟这整顿吏治的事情涉及朝廷和天下地安稳不能轻易动手。要不然乱了局那可就坏了。”

“皇上考虑地极是!”张廷玉点头道。他知道康熙确实是明白他的意思了。没错现在的大清国贪污**非常严重。虽然他前面说还比不上前明那么厉害可是那只是说给康熙听地。实际情况恐怕也差不了多少!只不过现在的大清国还有个明君当家秩序没有前时的时候那么混乱罢了。可是……吏!什么是吏?吏就是官员!负责替皇帝管理国家的人!大清国大了去了这满天下得有多少官员?那么多的人中清廉的有多少贪污的又有多少?……这么多的官员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有过贪墨的行径的如果任用胤禩那样地眼里不揉沙子的人去负责整顿后果会是什么样子?根本就不用问肯定会人心大乱!……官员管理着国家的秩序虽然目前这些官员很多都不称职可是如果官员们的心乱了那么他们就会不安心做事而官员们不安心做事国家的秩序就会产生波动到时候吃亏的还不依然是国家是老百姓?

“衡臣啊那你觉得此事交由谁来主持的好?”康熙又开口问道。

“皇上。臣愚钝想不出合适的人选!”张廷玉垂答道。就像是康熙说的整顿吏治是一篇大文章不是那么好写地。一旦下笔就必须坚持下去。一旦中途停下来就有很大的可能会前功尽弃。而康熙如今已经年近六旬还不知道能在皇位上再呆多少年。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在康熙驾崩之前。有很大的可能是完不成这一篇大作地。所以为了使得这件事能继续下去这个主持人也极有可能就会是康熙的继承人下一任的皇帝。这么一个人选以他张廷玉的聪明自然是打死也不能说出来的。何况到目前为止他真的是想不到哪一个皇子比较合适。而刚才反对老四出面主持此事则是因为他十分明白康熙的心思。以那位雍郡王的性子。虽然是此次整顿吏治地事情的提议者。却绝无可能独挑大梁毕竟安徽的那次就是前车之鉴。无论是康熙还是谁人。都不会放心放出这么一个猛人。

“看来朕这一回要多费一番脑筋了!”康熙自然知道张廷玉的顾虑所以只是笑了笑没有再朝继续追问。不过他也有些苦恼。因为跟张廷玉一样自从那三个儿子各自离开北京城之后他的日子虽然过得舒心了许多却也陷入了寻找接班人的困局。寻常的家庭找不出一个能继承门庭的都要为难几分何况他还是个皇帝。

“……”

没有谁再说话。

在座的人都知道。自己这一次被康熙叫来有很大的可能是充做此次整顿吏治地主力地。对此无论是张廷玉还是施世纶和尤明堂都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张廷玉是经历的多了施世纶和尤明堂也是有过了清理亏空地经验所以都是处之泰然。可是三人之外却还有一个赵申乔。

“这到底叫什么事儿?”

赵申乔偷眼看着身边几个正在沉思的人暗暗嘀咕道。他被康熙从江苏布政使的任上调来京城没多久就当上都察院的一把手左都御使。本还挺兴奋的。今天又受到康熙召见更是喜得不知道该当如何是好。还以为是自己从马德那片乌云下面冲出来之后红日当头马上就要再次平步青云说不定过几年连上书房大臣都有机会了……可是现在他已经没有了那份心思。他才刚来没多久呀!可却被拉过来一起议事而且议的还是整顿吏治这么一个敏感的话题——他有这么受康熙宠信么?事实上他跟这位皇帝根本就不熟的呀!自打考上了进士见过一回之后他就一直在外地做官几十年里加上近些日子跟康熙见过面的次数恐怕还不够十指之数!……他当然知道如果能加入进来并且一起把这件整顿吏治的大事做好他肯定会得到康熙地赞赏并且官运亨通可是他更加知道官场险恶!尤其是他自己就不是什么清廉的人虽然这些年在马德的强力监察下包括他在内的江南三省官员很少敢做出什么贪赃枉法的事情可是很少并不代表没有。那江南道御使张楷不还察出了三十多个人吗?只不过他做的那些事情还不至于让马德把他给轰下布政使的位子罢了。而且在马德担任江南总督以前呢?

他不照样有劣迹?他才不信如果那些官员被逼急了还会放着他的这些劣迹当作没看见。

“要不要推荐三爷来主持此事?”

赵申乔胡思乱想了一阵儿之后又暗暗想道。虽然现在阿哥们的党争随着老大胤褆老二胤礽和老八胤禩地纷纷出局已经有些消失的迹象可是身为三阿哥礼郡王胤祉的门人赵申乔却十分清楚留在京城的阿哥们依然在暗地里较着劲儿。胤祉也曾派人去联络过他……毕竟“正大光明”匾下面的那个座位是那么的吸引人。

………………

“赵爱卿!”

“臣……臣在!”

康熙的声音突然再一次响起把正在走神的赵申乔给吓了一跳。

慌乱之中他急忙站起来朝康熙躬身行了一礼。

“赵爱卿你刚才在想什么?怎么好像有些紧张啊?”康熙的脸上略略带有一丝不悦的神色。

“臣……”赵申乔又是一阵慌张。刚才想的什么能说吗?如果说出来恐怕立即就得滚回老家了吧!

“赵大人你如果有话那就说出来这次皇上召见就是让我们各抒己见的。不必有所顾虑!”张廷玉见赵申乔表现不佳微微皱眉的同时也开口为其开脱了一下。

“是啊!赵爱卿你有话就说。朕不会怪罪你的。”康熙也开口说道。他喜欢在他面前表现的坦坦荡荡的臣子就像是原先的熊赐履现在的马齐这样的人就算有错他也愿意包容。不能像这两个人像高士奇或者张廷玉这样的也可以。虽然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盘可在任何方面上都是以他这个皇帝为重。可赵申乔的表现却让他有些不高兴。

因为很显然赵申乔刚才在想着什么事情而且恐怕不是什么好事要不然被他叫了一声也不应该这么慌张。

“臣……臣刚才只是在想皇上您、您怎么会把臣也叫到这里来……”赵申乔的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被康熙几人一齐注视并不是什么让人愉悦的事情紧张之下赵申乔也来不及想什么别的理由干脆把自己藏在心里的疑问给问了出来。

“哈哈哈……原来是这件事情。朕还当你在想什么呢!真是有意思……”康熙大笑了两声说道。

“赵大人皇上不叫你来又该叫谁来?你可是左都御使负责纠察百官的!这整顿吏治的事情少了谁也不能少了你呀!”尤明堂也笑道。

“可我才刚刚入京不久……”赵申乔分辩道。

“正因为入京不久所以赵大人你也就少了许多的关联。”施世纶接口说道:“少了关联自然可以放开手脚为整顿吏治出一份力!”

“而且赵大人你在江苏的时日不短。江南三省近些年对吏治抓得很紧虽然不能那里已经是一片清明可比起以前却是好了许多倍。

这整顿吏治自然要防着歪风邪气死灰复燃所以叫你来也是想让你传授一下江苏的经验。这自然也是为了朝廷好!”张廷玉又接着说道。自从见到赵申乔也被召来开始他就一直在心里相着康熙这么做的原因已经略有所得。

“原来如此……”那你们为什么不干脆把马德或者张伯行那两个家伙叫来?比起来这两个家伙恐怕比我更加适合参予这件事吧?再者说了江南官风有所转变还不是因为有那个“马大刀”镇着?那家伙可是谁都不怕对谁都不会留情的我哪能跟人家比?赵申乔虽然嘴是应着可心里却是暗暗叫苦。不过尽管如此他也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是一厢情愿。张伯行是清官而且是有名的清官可是这位兄弟是当初康熙简拔到江苏任按察使的论资历恐怕还不够进入中央至于马德那就更加不能动了。如果把那个家伙调到京城来那非得炸窝不可!满天下的官员如果只有一半死在那家伙的手上那都能算得上是人家手下留情了。同事这么多年他又岂会不了解马德的脾气?!

本文网址:http://shuizhuqingwangchao.quwenyi.com/3320709.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uwenyi.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