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华工】

推荐阅读: 明朝败家子绝世唐门穿越清末当土匪北雄德意志的荣耀明朝伪君子大清第一太子武动江湖神雕后传大雄的爱情故事转封侯穿越魔皇武尊小阁老锦衣笑傲行大秦工程兵终极科技帝国朝为田舍郎超级家丁末世之三妻四妾大唐纨绔公子

在21世纪,世界各个角落都有“唐人街”,而巴黎的华人聚集地叫做“13街区”。

1929年的巴黎,还没有“13街区”这个称呼,但却已经聚集了不少华人。比如我朝的周、邓两位伟人在法国留学时,都曾在这里居住过。

周赫煊在众多留法学生的簇拥下,来到塞纳河左岸的一片街区。

严格来说,不能叫街区,有点类似于棚户区或者城乡结合部。这里没有高楼大厦,不似巴黎主城区那么繁华,但也不至于被称为贫民窟。

此地的建筑明显没有经过严格规划,七歪八扭的随处乱建,大多以平房和二、三层小楼为主。虽然凌乱繁杂,但乱中有序,街道两旁挂着不少汉字招牌,一些小店的生意也颇为繁忙。

李石曾介绍道:“留法的学生大多家境贫寒,他们租不起城里的房子,只能住在巴黎近郊,这里是最好的选择。”

周赫煊问:“此地有多少常驻华人?”

“不太清楚,”李石曾想了想说,“至少也有一两万吧。不知是华人,许多来自东南亚和东亚的移民,到巴黎后也会选择在这里定居。所以你别看到处是黄皮肤,但并不都是中国人。”

周赫煊问:“这里的华人生活如何?”

李石曾苦笑道:“也就那样。只要努力工作,还是能够维持生存的。关键是社会地位比较低,属于巴黎的边缘人物,虽然他们已经入了法国籍,但却没有选举的权利。”

几百人走在街道上,这里的居民纷纷好奇观望。

有个包子铺的店主在人群中遇到熟人,过来问道:“林同学,你们这是在搞游行?”

那留学生笑道:“我们刚从火车站接了周先生回来,看到没有,前面那位就是周先生。”

“就是那个让法国人都称道的周先生?”店主惊讶地问。

“当然是他。”留学生自豪地说。

店主闻言立即跑回包子铺中,捡出十多个肉包子,用上好的牛皮纸包着,冲到周赫煊面前说:“周先生,您吃包子!”

“谢谢。”周赫煊诧异之下,随即笑着掏钱。

店主连忙拒绝:“不要钱,都是白送的。”

周赫煊说:“那怎么好意思?”

店主满面笑容道:“周先生给咱们中国人长脸了,这只是本人的一点心意。”

“多谢了。”周赫煊抱拳道,让孙永振把包子收好。

自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人口锐减,开始大量接收外来移民。如今华人移民法国是很容易的,但在传统的观念中,不管自己取得了哪国国籍,依然自认为属于中国人。

美国那边也是如此,美籍华人皆以中国人自居。

不管是孙中山闹革命、常凯申领导北伐,还是以后的抗日战争,这些华人一直在积极捐款。甚至,还有长辈派儿孙回国参战的,他们的爱国行为比许多本土国人更加纯粹。

最大的原因,还是中国太弱,海外游子常常受欺负,做梦都

王梓钧提醒您:本章未完,点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文网址:http://minguozhiwenhaojueqi.quwenyi.com/32238096.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uwenyi.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