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部分

推荐阅读: 佣兵天下将夜伏天氏我妻薄情二手皇后我只想安静地打游戏三寸人间圣墟二号首长无敌真寂寞重生之军火巨头将进酒巫师学院第一序列五零重生日常快穿之横行霸道贵族法则庆余年大道朝天将夜

他明年便要荣休,回到故乡抱孙子,他比谁都不想再遇到战争,但他比谁都清楚,当战争来临的时候,谁都无法逃开。

好在他见过很多战争,见过很多死亡,所以虽然隐隐知道,这一场仗会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但他依然很平静,睡得很香甜。

清晨时分,被紧急警信惊醒,马士襄还有闲暇洗了把脸,戴盔穿甲,拭剑紧弓,精神抖擞地在士兵们的护卫下,再次来到渭城城头。

朝阳已经离开了地面,把荒原照得红暖一片,笼罩渭城多日的阴云终于散去,然而渭城里的人们,看着眼前的画面,却感觉不到一丝温暖。

无数金帐王庭骑兵,沐浴着晨光,像黑压压的狼群,覆盖着城外的原野,根本没有办法凭借肉眼,数清楚他们的数量。

马士襄眯着眼睛,看着金帐骑兵深处那杆王旗,忽然得意地笑了起来,说道:“我们居然正好是在单于的行军路线上,这下老魏他们不得羡慕死我?”

渭城城头上的唐军,知道将军说的老魏是开平集的军事主官,这一辈子都把将军压得死死的,平日里将军没少说此人的闲话。

如果是平时,众人难免要迎合打趣两声,但今天没有人能够笑出声来,他们的脸色非常难看,握着刀柄的手都有些寒冷。

马士襄敛了笑容,神情肃然问道:“前天让你们备的马准备好没有?”

有副官在旁应道:“报告将军,都已经准备好了。”

马士襄问道:“是不是最好的马?”

“是。”

“是不是最好的骑手?”

“是。”

“一骑向开平集报讯……老魏那边估计也差不多,派一骑去就够了。”

马士襄严肃说道:“四骑往北大营报讯,另四骑南归长安城报讯,记住换马不停蹄,现在整个大唐都需要你们的速度。”

已经提前被挑出来的九名唐军,大声应是。

马士襄看着渭城外的画面,淡然说道:“告诉长安城里的人,不要再管什么隆庆皇子,不要再管东边那些杂碎,我大唐真正的敌人出手了。”

九名唐军从渭城后方离开,带着数十匹渭城最好的战马,开始执行自己的任务。

马士襄回头望向墙下面色如土的酒楼老板、洗衣大婶和人数不多的居民们,沉默片刻后说道:“抱歉,士襄身负守土护民之责,但今日恐怕是护不住你们了,或者离开,或者进地窖藏身,相信我,我大唐军队总有回来的那一天。”

副官问道:“将军,敌人势盛,我们接下来怎么办?”

渭城所有军卒,都望向马士襄。

马士襄花白的头发,在晨风里轻轻飞扬。

“为大唐守国门,那么总还是要守的。”

“遵命。”

渭城外的金帐王庭骑兵开始动了。

整片荒原都开始震动起来。

渭城的土墙不停地颤抖,簌簌落着积年的灰。

黑压压的草原骑兵,像潮水般铺天盖地而来,渭城瞬间被淹没。

天启十八年秋,大唐东北边军覆没。

长安城意欲调镇北军一部,前往土阳城抵抗燕军入侵。便在此时,安静了数十年的金帐王庭,调集所有力量,以雪崩之势南掠,入侵唐境。

七城寨的唐军,奋勇抵抗,奈何敌人势盛,接连被破。

草原骑兵继续南下,兵锋直指长安。

第九十四章

举世伐唐

金帐王庭南侵的消息,就像是一场山火般,迅速烧遍了整个世界,震撼了整个中原。

长安城的反应极为迅速,李渔以强大的魄力,压制住朝堂上哗然的皇后派大臣,不顾自己事后可能成为笑柄,连续发出数道军令,命令正在向土阳城方向移动的镇北军马上回撤,与北大营成犄角之势,在河北郡外,连续布下两道防线。

同时她命令镇南军立刻结束与原始森林里那些野人部落的缠斗,要求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帝国北疆参战,同时令舒成分出征西军一部沿葱岭北上,从侧后方对入侵唐境的金帐骑兵进行骚扰游击作战。

最令朝中诸臣感到震惊的是,李渔竟是毫不在意长安城可能脱离控制,把自己掌握最深的羽林军也调往了北疆!

紧急朝会上,诸位大臣都承认,殿下的安排没有任何私心,而且极为及时,但仍然有人表示了激烈的反对。

在那几位大臣看来,镇北军无法支援土阳城,那么燕军和左帐王庭的骑兵,便可以长驱直入,殿下又把羽林军调往了北疆,到那时候兵临城下,长安城怎么办?镇北军连番周折,士气必然受损,还不如依先前决议继续前往土阳城,而抵御金帐王庭南侵的重任,则交给其他的军队。

李渔只用了两句话便解决了这场争执。

“长安城不可能被攻陷。”

“我都不怕死,你们凭什么怕死?”

新帝登基后,李渔一直表现得很宽仁温和,之所以此时,她会一反前态,展露出自己绝对强硬的一面,是因为她比谁都清楚,金帐王庭的可怕。

她曾经嫁给过金帐王庭那位雄才伟略的单于,她在那片荒原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她知道那些安静了很多年的草原骑兵,才是大唐真正的威胁。

直到现在,她的护卫还是从荒原上带回来的那些蛮族汉子。

她很清楚,金帐王庭就是一只怪兽,只是被大唐压制了数百年,如果大唐无法再压制,那么必将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摧毁力。

和金帐王庭的骑兵比较起来,左帐王庭的骑兵就像是还没有长大的孩子,燕军更像是只会哭泣的少女。

在金帐王庭南侵的可怕压力下,李渔根本没有兴趣去理会隆庆皇子率领的那些军队,她很清楚只凭大唐广阔的疆土还有各州郡的地方军队,便会让那些人变得疲敝不堪,除了百姓会遭受一些损失之外,根本影响不了大局。

所以哪怕皇后一派的官员反对,哪怕就连最忠于她的臣属都小心翼翼地私下表示了质疑,她依然坚持调集整个帝国的力量,北上。

以后的事实,会证明她现在的决定是正确的。

然而在当时,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她的决定。她自己在朝会散后,也感到了极度的疲惫,一抹隐隐的恐惧,在内心最深处缓缓浮起。

难道这就是自己篡改父皇遗诏的报应?

便在这时,殿外传来一阵喧哗,她眉头微皱,还没有来得及说什么,只见数名官员在太监的带领下匆匆而来,李珲圆带着何明池和天枢处的新任总管,也从侧门里走了进来,众人脸上的神情都异常凝重。

李渔心头微凛,神情却没有什么变化,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何明池看了皇帝陛下一眼。

李珲圆走上前,把手里的一封信递给了李渔。

那位自宫外而来的大臣,声音微颤说道:“西陵神殿刚刚颁下诰书。”

西陵神殿的诰书,连同掌教大人的一封亲笔信,送到了长安城。

在诰书中,西陵神殿揭穿了皇后娘娘的身份来历,指出唐帝庇护魔宗余孽长达数十年时间,乃亵渎污秽之国,书院前后两代遇天诛,全是因为不敬昊天,故神殿号召举世伐唐,又言金帐王庭南下,亦是奉昊天之令,劝谕唐国信徒不得抵抗,务以推翻黑暗皇室为要务。

李渔看完了神殿的诰书,又开始看掌教的亲笔信。

相对于神殿文辞华美的诰书,掌教大人给她的亲笔信要简单得多,上面只写了一句话:“夜幕遮星,唐将不宁,殿下降了吧。”

她沉默不语,握着信纸的手指不停地颤抖。

大殿里一片安静,李珲圆紧张地看着自己的皇姐,何明池微微低着头,太监宫女们脸色苍白,大臣们瞪圆了眼睛。

如果说金帐王庭南下,是大唐帝国数十年来所遇的最强敌人,那么西陵神殿的诰书和掌教大人的这封亲笔信,便是所有唐人最忌惮的事情。

是的,在这个世界上还没有能够击败大唐的国家,哪怕是金帐王庭,只要大唐帝国能够撑过最开始这段时间,最终还是能够获得胜利。

然而如果整个世界都开始进攻大唐,大唐还能顶得住吗?很多年前,大唐曾经面临过类似的局面,但那时候的大唐有夫子,而现在夫子已经登天。

以举世之力伐一国,换成另外任何一个国家,在这种恐怖的压力和绝望的前景面前,想来都会直接崩溃。

大唐没有崩溃,整整一千年锤打出来的信心与强大气魄,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警惕不安之余,仍然没有生出放弃的念头。

朝廷所有机构都以最快的速度行动起来,长安城里一片肃杀,各项军令从长安城发出,送向广阔疆土的每个区域。

相形之下,大唐政治军事权力中心的皇宫,却反而变得安静下来。

该做的事情都正在做,那么除了等待还能做些什么?

李渔站在石栏畔,看着夜空里那轮月亮,沉默不语。

她想着西陵神殿掌教亲笔信里那句话,想着多年前钦天监做的那句批示,负在身后的双手缓缓握紧,指甲割破掌心,染了一抹血色。

她深深吸了一口气,强行镇压住心头的那抹恐惧与惘然,转身绕过殿侧,行过那小湖,走进了御书房。

自篡改遗诏,让李珲圆登基后,她便再也没有进过御书房,因为这间并不大的房间里,满溢着父皇的味道,她觉得有些压抑。

但今天她还是来了,因为这时候她需要父皇给予她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

一名军部将领走进御书房,行以军礼。战争还没有波及到长安城,但整个帝国都面临着战争,所以现在已经不是和平时期,而是战争时期。

“许世将军什么时候能抵达长安?”她看着这名将领问道。

第九十五章

唐不乱

这名将领不是李渔的人,也不是皇后的人,而是许世的人。

他不知道公主殿下为何问出这样一个问题,沉默片刻后回答道:“既无旨意,将军自然还在南方。”

“这种时候,还是坦白一些为好。如果我所料不差,父皇去世的消息传到南诏后,许世将军就已经踏上了归程。”

李渔说道:“现在不是追究这些事情的时候,我要你转告老将军,如今的长安城、如今的帝国正是最需要他的时候,西陵神殿诏令天下伐我大唐,定然会对他不利,请老将军务必小心。”

那名将领没有想到公主殿下非但不怪罪军方自行其是,反而有这样一番嘱咐,说道:“请殿下放心,大将军一定能平安返回长安。”

听到这句话,李渔的心神终于稍微放松了些。

接下来被太监带进御书房的,是宋御史。

御史与军政之事没有任何关联,李渔召见他,却是因为军政大事,因为这名宋御史是她与清河郡诸阀之间的联络人。

“朝廷已经调回镇北军,西军一部及镇南军亦已收到军令,不日即将北上抵抗金帐王庭的骑兵,西陵神殿筹谋多年,南晋皇帝丧子之痛未消,必然有大军自南而来,想要挡住他们,便只能依赖大泽上的水师和清河郡诸阀了。”

李渔说的这些事情,都是朝堂上过了明路的安排,不存在泄密的问题。她静静看着宋御史说道:“本宫不会忘记承诺清河郡诸阀的事情,也希望诸阀在此时有所表现,对于诸阀在西陵神殿里的安排,本宫非常期待。”

宋御史毫不犹豫双膝跪倒,大礼相拜,诚声说道:“请殿下放心,清河郡十万州军还有诸阀合计三万庄军,定会与水师诸部配合,拼死也要把神殿来敌和南晋军队挡在大泽以南,即便最终不敌,也一定会为帝国争取到足够的时间。”

“很好。”李渔静静看着他说道。

当宋御史离开之后,武英殿大学士莫晗从书架后走了出来。他看着御书房紧闭的大门,略带忧虑说道:“若有镇国大将军坐镇长安,无论军心还是民心都会得到进一步的稳固。臣担心的还是清河郡,诸阀虽说臣服多年……”

“不用担心。诸阀耗费了如此多的资源,才把珲圆和我推到这个位置,即便他们有别的想法,也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强行改变方向,不然那种强大的撕扯力,会让诸阀内部出现极大的问题。”

李渔不等他说完,神情冷漠说道:“而且诸阀后人,包括崔老太爷的二公子和几名亲孙都在长安,他们岂敢生出异心?”

莫晗思忖片刻,觉得殿下的安排,确实没有什么漏洞,但他脸上忧虑的神情依然没有完全消除,说道:“书院还是没有什么动静?”!

本文网址:http://jiangye70.quwenyi.com/31469021.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uwenyi.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