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5 章

推荐阅读: 我在八零靠脑洞破案[刑侦]嫁给铁哥们小皇子穿成年代文中的学霸妹妹大爆穿成猎豹幼崽在原始种田千山青黛全世界唯一的omega幼崽天才维修师[大唐]武皇第一女官东家有喜咸鱼女配在年代文躺赢风月狩权倾裙下和秦始皇一起造反带着嫁妆穿六零七零之改嫁死对头直播写纯爱文的我在虫族封神笨笨崽崽成为娃综对照组后小漂亮被偏执室友们缠上[穿书]

第二百二十五章

坏人也是讲究格调的,就好比林珝,她虽不是什么好人,但却绝对不会去占那些针头线脑的便宜。

当年林如海出使海外,太上皇便让黛玉拿了郡主份例。是真的因为林如海有功照顾黛玉,还是因为林珝养在林家,如今也没有追究的意义了。那会儿黛玉才八.九岁,这一拿就拿到了现在。而她更是拿着许多年的公主俸禄和份例。

皇族受百姓供养,理应为百姓做些什么,可她虽流着皇族的血,却没为皇族做过什么贡献,也没为百姓做过什么有意义的事。

不光没做过什么,还为了信仰和功德做了些沽名钓誉的事。

好在修真界和世俗界的金银兑换比例非常喜人,一块下品灵石就能兑换好多金银。

阔起来的林珝,后来便兑换了好多好多的金银与启恒帝充实国库,而启恒帝也没白拿林珝的金银,在国库充实起来后,就会按省按区域的减免赋税。

今年给这个省减免赋税,明年给那个省减免赋税。

如此轮流着来,既让百姓们多了积蓄有了盼头,也不会生出什么贪婪的心思。最重要的是启恒帝深知心性,所以每次减免赋税都不是用的国库不缺银子这种实在理由。

粮食高产,生活富足。即便遇上什么天灾,也因为多年前林珝为启恒帝弄的大型传送阵而没让事态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就平稳渡过了。

又因为罗宁这个穿越来的妹纸在某些地方煽动了蝴蝶翅膀,大夏朝百姓的日子真是越来越好。

启恒帝知道百姓们吃饱穿暖了就会琢磨和做出各种吃饱撑了才会有的事。做为帝王,让百姓们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使命。但同样的,做为帝王怎么做才能让人心安稳,不生乱也是他要做的事。

那年跟林珝商量全□□动就是这个心思。

其实早在那之前,民风相对开放的关外就已经有了种种迹象,也正是这些迹象给了启恒帝这种启发。

是什么迹象,又是什么启发呢?

这就不得不说一说即将进京的探春了。

探春家里有牧场,也养牛羊马匹,宝二.奶奶家里不光有这些,她家还做了不少生意。

组织女子马球队,最开始的初衷并不是为了女子如何如何,而是为了卖马。

先让家里的男人组织男子马球队,然后在这个风口卖马。之后再市场饱和后,再组织女子马球队,再卖一波马。

关外不是关里,这里的女子相对更自由些。在这里会骑马的女子不在少数,可以说换个地方搞这种活动都未必能成功。

为了得到当地衙门的支持,马球队的所有门票收入都归入当地衙门,关外最不缺的就是地方,而且门票归了当地衙门,但场地里却不是没有别的消费的。

卖水的,卖吃食的,卖各种零零碎碎小物件的,摊子租出去或是自家用都是一笔收入。

于是为了卖马,关外就兴起了打马球。有些运动时间门长了,就会渐渐的被更多的人熟悉,有人看到关外的马球文化时,也看到了马球带来的商机,一来二去的,马球就渐渐的被更多的地方和更多的人知道。

打马球的人多了,各种各样的比赛也就多了起来。

这个县和那个县的要打一场,府城和府城的要比个高下。从男子马球到女子马球,都是大家追棒的运动。

近年来,因为启恒帝从不打压女子之故,大夏朝的女子地位也在缓缓上升着。加之启恒帝爱重皇后,皇后又不是那等为了贤惠好名声就给男人当舔狗的性子,呃...她倒是经常给她家狗男人善后就是了。

╮(╯▽╰)╭

总之就是皇后乐见百花齐放的场面,而马球这项运动传到宫里后,启恒帝和皇后又都挺喜欢。于是现代有世界怀,大夏也有了自己的大夏杯,不过相较于世界杯四年一次,大夏杯则是三年一次。

虽然大夏国中仍旧有不少人不关注马球和大夏杯,但不得不说的是大夏杯确实带动了一部分经济和百姓们的兴趣。

这一次,探春就是带着她组织的马球队代表州府来京城参加比赛,顺便推销她家的马。

对了,宝二.奶奶也来了。

当然了,相较于需要天赋和资金支持的马球运动,大夏的百姓更热衷于我爱发明那个可以彰显聪明的活动。

~

大夏的百姓吃饱穿暖后,所有的精力除了放在盼着家里能出个读书人,改换门庭,光宗耀祖上,就是集中在这些‘不务正业’上了。

启恒帝为此还时常会见一见其中的优胜方和翘楚者,给些实质的奖励或是一些不值钱的夸奖,匾额什么的以做鼓励。当然了,若遇到绝对的人才,启恒帝也会破格将人收入朝中,为朝|廷效力。

如此一来,也大大的增加了百姓对各项爱好的用心和期待。

.

也许对于启恒帝来说,他最大的幸运并不是娶上皇后这么靠谱的老婆,也不是捡漏一般捡到了皇位。他最大的幸运应该是遇到了两个穿越人士。

前有罗宁,后有林珝。罗宁只想改变林如海和黛玉的命运,却最终在牵一发而动全身下,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甚至是大夏的国运。

林如海从海外带回来的粮种和书籍还有罗宁为生活便利而蝴蝶出来的东西,对大夏的民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林珝呢,虽然缺德了些,但不可否认的是她的存在也对大夏和沐氏皇朝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一个能生出仙人的皇族,不正是得上天钟爱的极终表现?

还有满大夏随处可见的瑶光庙和有着完善运作机制的养生堂,不也给了很多人希望和机遇?

养生堂的老人和小孩得到了妥善照顾,吃饱吃暖后也有了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前年秋闱时,全国上下不下百人是出身养生堂。而去年春闱进士榜上,也有二十来号人是养生堂出来的举人。

还有林珝从修真界带回来的那些金银,充实了国库也让朝/廷更有底气做出各项改革。

如果说林珝最初是在向天道骗取信仰和功德,那当她做的那些事情开始发酵时,信仰和功德也变成了实实在在,真正属于她的东西。

除此之外,当年黛玉中举,他们在秦淮河畔砸花捧花魁,因知道青楼楚馆里不少姑娘儿郎来历可疑,更有被人贩子卖进去的。林珝后来将这事跟启恒帝提过一嘴,启恒帝不管是出于皇帝的责任还是出于给林珝面子,也或是出于宫内和自身安全考虑,都下令彻查人口买卖,堵上漏洞。

他怕的是如果有一天有人借着人伢子和各种非法手段将身份可疑之人送到皇宫,这宫里住的都是他和他的老婆孩子们,多危险。但不管启恒帝出于哪种目的,大夏朝的人口生意成了重点监督行业。

人伢子们别想再轻轻松松的给那些拐子拐来的姑娘儿郎出合法卖身契了,而那些青楼楚馆也没办法像以前那般买卖便宜了。有时候,为了打击竞争对手,这些青楼楚馆的人还会故意设套给对手钻。

时间门一长,大家也就更不敢心存侥幸心里的‘贪小便宜’了。

对了,以前没去修真界时,为了自己等人出去玩时的安全和资金充足,林珝也曾在世俗界干过劫富济贫的事。不过那时候她劫富济贫的对象都是山贼和土匪。

后来为了黛玉的安全,林珝也没少剿匪就是了。

之前黛玉第一次以林小弟的身份寄居庄子上时,林珝就将她附近山头的土匪进行了清理。后来黛玉去卧龙县外放时,林珝也仔细检查过卧龙县的‘风水’。

还有那次给黛玉送破界通讯镜的时候也没错过当地的‘风景’……

可以说,人不是被修真界的水土养歪的,也不是一到修真界就变得那么无耻缺德的。所以黛玉真的怨错修真界了。

她妹在世俗界的时候就是个坏胚子。

没想过要做个好人的。

可林珝却是真真切切的对不少人抻出了援手,也在无意中帮很多人提前规避了风险。

这些人有好有坏,但终归是普通人更多些。

……

回了京城,林珝的养胎生活也比之前在地方的时候丰富热闹了许多。

启恒帝时常带着皇后过来转转,没有成亲,现在已经跟着妙玉修行的惜春也时常会来林家看看林珝。

妙玉仍旧是一副姑子打扮,惜春则还是在室女儿的装束。

没有忌口,也没有换装,说是跟着妙玉修行,但惜春平日里做得最多的事还是画她的画,或是跟一些志同道同的小伙伴们以画会友。

当年的小姑娘如今也都人到中年了,不过只是打眼瞧着就知道她们生活的极好,岁月并没有在她们身上留下什么痕迹。

也是呀,手里有银子,外下有产业,身边又有忠心的仆役,住在瑶光公主名下的洞府里,日夜沐浴着府中聚灵阵聚集的灵气。随心所欲的过自己的小日子,上无婆媳下无妯娌儿女男人妾室的,这样的日子,还有什么不好的?

不过相较于看起来堪堪二十岁样子的林珝,二人与林珝还是有些差距的。

与林珝同年,今年也是三十初头的惜春就看着林珝那嫩滑的小脸蛋一阵感慨。

许是有个同样单身的惜春说笑做画,生活安稳,清静,妙玉那性子虽然仍旧让人不敢苟同,却也不是那么难以接近了。

这日妙玉也来了林府,跟着惜春一道上了林珝的洞府,妙玉曾经住过大观园,自然也去过大观园里的潇湘馆。这会儿来了洞府便觉眼熟,等惜春提起来时她才恍然大悟的想起来为什么会这么熟悉了。

虽听林珝说这是崽崽亲爹炼制的,可惜春还是问了一嘴怎么是这里。

在惜春看来,就算这里是崽崽亲爹炼制的,但那也肯定是林珝提供的图纸和想法,所以惜春才会有此一问。

最开始的时候,林珝也纳闷为什么杨笺会用潇湘馆炼制法器,问了杨笺,杨笺也没说,林珝便自己去琢磨了。

林珝不知道的是无论在姑苏的林家祖宅还是在扬州的巡盐御史府,也或是京城的林府和那座以北斗七星建筑的瑶光洞府,在杨笺眼里,都没有住在潇湘馆时更快乐,也更鲜活。

那会儿元春刚刚省亲,因其容貌神似太上皇而被传成太上皇私生女,贾家这边待林珝的态度一下子就不同于以往了。而林珝也顺势改了之前在桃花源的低调,过起了‘心知肚明’的太上皇私生女的日子。

她在大观园里住的时候是真的特别淘气,也特别的放松。

后来搬出大观园回了洞府后,林珝虽然住在了自己的地方,可那会儿却因为修炼和时事不知不觉间门多了几分稳重。

呃,相对稳重。

~

洞府是林珝的,现在却是惜春和妙玉常年住着。这会儿见了面,惜春又问起了林珝打算什么时候搬回去。

林珝指了指自己的肚子,用了一句让惜春听了都要翻白眼的话问她——你能照顾孕妇咋的?

“……我还缺了地方住不成?”知道惜春是什么心思,林珝也没故意说什么你随便住只当自己的家这种带着点施舍的话,而是极高调的夸了一回她的玲珑洞府以及她如今是金丹修士的话。

话里话外都是让她们二人继续住着,别折腾了。

妙玉和惜春手里都握着不少财物,妙玉没有庄子铺子这种东西,但手里却有不少古董,每样拿出去都是价值连城。而惜春呢,当年贾敬虽然带着她分家单过,可贾敬也不是什么都没带出来。

家里有宅子,庄子铺子以及他房中的古董摆件和私房积蓄,这些东西如今都是惜春的。

而这些年,哪怕林珝不在世俗界内务府和户部的俸禄和份例也都按时按点的送到了洞府。

相较于只拿内务府份例的黛玉,林珝还多拿了一份户部的俸禄。

这些俸禄维持整个洞府的运作和开支绰绰有余,而那些内务府送来的份例,吃食玩物和衣裳首饰都由叶嬷嬷负责分配调度。

而府中就住了妙玉和惜春两位姑娘,林珝又交待过别怠慢了两姑娘,所以两人这些年的吃穿用度,衣裳首饰都不曾有过半分花销。

惜春还因为得的首饰太多,而更是攒了不少私房。

除了林珝这边的,罗宁那边也总是会派人送些东西给她们。一来二去的,两人绝对算得上富婆级别的白富美。

妙玉孤身一人,惜春也没什么近亲,这样的两个姑娘,如果真让她们自己搬出去住....自己开门过日子要各种花销那都是小事,就怕被人惦记上。

黛玉现在还是林小弟,就算姐妹们来了她也不进内宅。这会儿惜春和妙玉过来聊天,自是要问一回黛玉的情况。

你将人带到修真界,咋这回就你自己回来了,黛玉呢?她咋没回来。

为了不穿帮,所以关于黛玉为什么滞留修真界,林珝等人一直是统一了口径的。见惜春和妙玉问,林珝就说黛玉再过几年就会回来。

之后就再也不走了。

为何是过几年?

过几年就正好是黛玉的二十年仕途退休日呀。

做满二十年,林小弟就致仕,然后黛玉也就回来了。林小弟会接待黛玉,跟着林珝去修真界替林珝管庶务,而黛玉则会留在世俗界帮着林珝带孩子。

瞧,多么完美的安排。

妙玉仍旧是话最少的那个,只坐在那里摆弄林珝带回来的茶具。惜春到是与林珝说了很多,除了她们自己,还包括宁国府的是是非非。

贾蓉和夏金桂有儿有女,日子一直过得很平淡,夏金桂虽然不怎么满意贾蓉没大出息,可只要想到她当年是穿着诰命衣裳出嫁的,就觉得这日子虽然有些美中不足,可还是超过预期的。

尤氏是个识时务的婆婆,跟着继子生活,可比那些不懂事的婆婆好太多了。

因夏家就只有夏金桂和夏老娘,夏金桂嫁进来没几年尤氏就做主劝说夏老娘搬到宁国府养老。

其实就是她不劝,夏金桂也有这个意思,可她劝了,夏家母女也领她的情。夏老娘搬到宁国府后,夏金桂虽然做不到一视同仁,都当自己的亲妈看,但在大面上却是一碗水端平了的。

尤氏求的也不过是安稳日子,顺心舒服的养老生活。只要夏金桂不搓磨她,她的日子就好过。

于是尤氏带着夏老娘在宁国府里度日,凡是夏老娘有的,她都有一份,日子过得富足又省心,比以前当珍大奶奶的时候更舒心。

后来夏金桂与贾蓉生了好几个孩子,尤氏和夏老娘又负责帮他们俩口子带孩子。

尤氏不是贾母,没那么理直气壮,也正是因为不理直气壮,大家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这日子一长,所有的矛盾也就顺过来了。

这年头不光男人能给女人挣诰命,儿子也能。

男人没多大出息,但儿子却还可以再期待一下。

所以在教育儿子这事上,夏金桂真的非常用心。在林如海和罗宁还没跟着黛玉去外放的时候,夏金桂就求上了林家。

多少银子都没问题,只要帮忙介绍个有真本事的教书先生就行。

不能将人请到家里来也不打紧,咱们还可以去附学。

因担心夏贾两家的基因都不是读书的料子,所以夏金桂还给她儿子安排了武术课。

文不成,武总能就一下吧。

至于女儿...虽然也请了教养嬷嬷,可夏金桂还是决定亲自教养女儿。

你瞧娘的鞭子挥得多好呀?

你老子就可喜欢娘挥鞭子了。

当年抽你祖父的时候,你祖父都幸福的嗷嗷叫。

至于府里那些不听话的下人,都是你练习的对象。

想要日子过得好,鞭子就得挥的好。

贾蓉虽然觉得夏金桂教养女儿的方式有些小瑕疵,但想到打人的是他亲闺女,贾蓉又觉得这也不是什么大毛病。不过鉴于婚嫁问题,贾蓉难得插手了一回家事,让家里的下人都将嘴巴闭紧了。

如果有人打听咱们家姑娘,要么不说,要么就按北静王侧妃的样子说。

温柔,贼温柔。

贤惠,真贤惠。

三从四德,女戒女则,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就是一个逆来顺受,端方大度!

你问为啥?

皇帝的闺女都滞销了,他能不替他闺女多操点心吗?

再说打着打着就习惯了,只要老实听话,你媳妇还能总打你?反正这么些年,他挨打的次数是越来越少了。

←_←

夏家有钱,宁国府还能提供诰命啥的,加上男人听话,下人老实,婆婆也知情识趣,到让夏金桂的脾气越来越好了。

但再怎么好,老虎仍旧是老虎,夏金桂也还是那个夏金桂,她亲自教养出来的闺女,只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再不会坠了她的家风。

到是他们家的儿子,挺值得期待的。

因为夏金桂担心她儿子文不成,所以同时抓了武,文武同修的少年们倒都有几分先祖遗风。有些书生一味读书,忽略了身体锻炼,别说能不能在九天的秋闱中熬出来,就是普普通通一场小风寒都能缠绵病榻许久。而夏金桂的儿子,底子打得好,倒是在这方面比旁人多了几分胜算。

如果当年夏金桂嫁给了薛蟠,日子指不定会过成原著那般德行。如今夏金桂被贾敬挑中嫁给贾蓉做继室,因其彪悍的作风到是一下子就将整个宁国府拿下来了。再度想要对儿媳妇出手的贾珍吃了几回亏后,便想在外面对儿媳妇做些什么,没想到还好巧不巧的遇上了微服私访的先帝,最后被‘私奔’了。

可见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像是当年警幻对宝玉说什么受荣宁两公所托,请宝玉吃酒赏歌舞,再将妹妹许其知人事,为的就是让其将来能够重振祖宗基业。

可也不想想教导一个十岁出头的孩子那种事,也是正经仙家所为?怕是原本还能有些期待的人,被那么一搞后也彻底废了。

如今看来,真想让贾家好,还不如贾敬做得好呢。

直接给孙子继个母夜叉回来,整个宁国府都在几波暴风雨中顽强的挺住了。如今贾蓉虽然一眼看到底了,可下面的儿郎们却已经有了起色。

至于荣国府,就没有这个幸运了。

.

惜春和妙玉陪林珝吃了下午茶便回去了,林珝等二人走了又回房睡了个午觉,醒来的时候发现杨笺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人就靠坐在床头,手还抓着她的手。

“醒了?”

“嗯。”林珝视线落在相握的两只手上,用着让杨笺哭笑不得的纠结表情形容了一下此刻的心情,“就挺后怕的。”

“后怕?”

“女儿愁,绣房撺出个大马猴。幸亏是你,这要是别人,怕是得取我项上人头祭天去。”

杨笺抽了抽嘴角,一边心忖这缺德鬼还有点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结仇无数,一边又气林珝对他的不信任,“本座再不济,也总是能护你周全的。”

“你跟谁本座来,本座去呢。”

“好好好,是我,是我,还不行吗?”

“哼!”装作不是很满意的样子嗔了杨笺一眼,林珝撒娇的将头蹭到杨笺腿上,“你这两天又忙什么去了?”

“正经事。”

林珝闻言便知道不是自己能知道的,到也没勉强杨笺一定要说。她扒拉了一回手指,一脸遗憾的说道:“我早起算了一下子日子,那个越人秘境应该已经开启了……”

越人秘境是金丹修士的战场,林珝就是金丹修为,宗门大比的时候若是能拿到好名次,就可以拿到越人秘境的入场牌。

林珝和大多数人一样,进入秘境都是为了机缘和奔着发财去的。相较于其他人,林珝只是更加热衷劫富济贫罢了。

不过越人秘境又和别的秘境不一样,它原本是上古时期的仙人战场,里面充满了战意和道韵,这些可比那有形的东西更吸引人。

错过了这一次的越人秘境,下一次...反正等她生产完,再慢慢恢复,一定会错过不少按修为进入的秘境就是了。

杨笺看了一眼林珝的小腹,在林珝说起这个话题的时候没敢言语。

可能是没了孕吐这种影响幸福指数事情,林珝的精神状态也比以前好了,蠢蠢欲动的色心也再次飙到了一个让人望而惊叹的高度。

这位对杨笺动手动脚的次数也多了不少,不光如此还多了不少挑/逗性举动。

只是某些人又想吃肉,又怕影响腹中小崽子,同时还特别‘市侩’的想着杨大善人都没有元阳了什么什么的。

对了,林珝现在每天都坚持修炼,却一直没有炼化元阳的打算。杨笺知道后,又为林珝寻了些天才地宝助其修炼,不过让林珝觉得好崩溃的是普通孕妇是一个人吃两个人补,她是一个人修炼两个人挤灵力。

林珝都不知道她腹中的小崽崽到底是个什么资质,为啥还在她腹中需要的灵力就跟她一个拥有两颗金丹的修士不相上下了。

就这个‘吃法’,后期她是不是就得一直修炼才能保证小崽崽营养充足呀。

林珝不知道别的女修士怀了身孕以后是怎么挺着肚子打座的,但林珝现在就已经觉得盘腿打座有些压迫感了,最近她都已经考虑换一种姿势修炼了。

杨笺不是很喜欢见人,所以杨笺在的日子,林珝都是单独跟他一道用膳。今儿也不例外,晚膳后,二人先在竹林里散了一会儿步,然后就走到院子外,站在院门处欣赏月色的同时,也看看外面的热闹。

“今儿平儿来了,还说起这一胎是男孩还是女孩呢。我是没看出来,你可看出来了?”

“女儿。”看到没看出来,但却通过旁的渠道知道了些。林珝若不问,杨笺也不会主动说。林珝若问,自也没瞒着。

听说是女儿,林珝就笑弯了眉眼。

“我就喜欢女儿。我有好多漂亮的衣料首饰……”

杨笺闻言,神色温和的看着林珝在那里说着将来要如何打扮小女孩的话。用着几不可闻的声音也小声说了一句:

‘我也喜欢女儿。’

.

一晃十几二十年过去了,当年年轻貌美的夏金桂也成了美艳徐娘,带着亲生的闺女和婆婆尤氏来林府请安做客时,林珝看着与夏金桂极其相似的小姑娘,不知怎么的就想到了凤姐儿。

“这孩子可有请教养嬷嬷?”

“怎么没请。”夏金桂见林珝问,连忙笑道:“姑姑放心,这种事情可不敢大意。”

荣国府的教训再不敢忘的。

林珝点头:“那就好。”

说完又不由又想到了巧姐儿,想着她最近日子过得还算舒服,也没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于是便唤了人过来替她下帖子,巧姐儿,迎春,惜春,妙玉,还有平儿和面前的宁国府女眷都在列。

“我就不给你们下帖子了,后日早早过来,也帮我张罗张罗。”

夏金桂闻言笑着应下,还保证绝对办得漂漂亮亮,又问什么规格。

“请的都是自家人,到也不论什么规格。只让大家乘兴而来,尽兴而归就好。”想了想,林珝又问夏金桂,“我恍惚听人说,后日是烟花节?”

“正是呢。”见林珝问这个,夏金桂就笑着跟林珝说了一回这个烟花节的来历,“这还是去年才定下来的节日。去年有个做烟花的匠人弄出来的烟花跟那个大威力的火/药似的,当今知晓后便将人招进宫去了。听说还特意让他制了几个,不过两三下就将西郊后的一个山头炸平了。姑姑是没瞧见,那烟花怪着呢。”

“怎么个怪法?”

“先是嗖的一下上了天,然后再轰的一声炸开了花,最后又嗖的一下落了地,听说是落到哪里,哪里就是好大一个坑。”

林珝一边听一边点头,“那是挺怪的。”

“我还见过像梯子一样的烟花,那才叫漂亮呢。”罗宁从外面走进来,正好听见夏金桂说那个烟花,不由笑着接道:“我刚在下面,也听管事的提了一嘴烟花的事,还说现在满大街都是卖烟花的,问咱们家要不要也买一些。我想着你们都是爱热闹的,便让人买一些。只是我记得早些年不是不让放烟花吗?”

“太太肯定是记错了,不让放的是孔明灯,烟花还是让放的。去年户部就开了个鞭炮烟花坊,民间门也有不少铺子贩卖烟花。又没几个钱,正好热闹热闹。当初说要弄个烟花节的时候,当今还担心走水的问题,后来也是因着伏天虽热,却湿气极重,这才定下来。”

大夏现在不光有烟花节,还有各种各样的节。每到这些节日的时候,就会带动一波经济。

只是民间门百姓们就着这个节那个节的卖些特产做些小生意挣些零嘴银子,是启恒帝默许的。但宫里人却没办法借这个便利盈利就是了。

内务府的人问皇后今年宫里要不要采买些烟花,不等皇后说什么,启恒帝便狗了一波。

买什么买?老子让户部弄个鞭炮烟花坊不是让他们挣朕银子的。谁家放烟花也不会藏在被窝里放,既然都是往天上放,那抬头看不就得了。

内务府总管:当今已经不是一般的缺德抠门了。

╮(╯▽╰)╭

一边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一边又想方设法的从百姓手里赚银子。一边让百姓们吃饱穿暖有幸福感,一边还不想让百姓们手里积攒太多的金银以及有更多的心思琢磨太多的事,这就是咱们的启恒帝。

有些皇帝想的就是不开民智,让治下的百姓都是一群听话没有自己思想的傀儡。启恒帝却知道民智堵不住了,所以换了一种办法让百姓按着他画下来的跑道狂奔。

更缺德的是启恒帝知道如此一来一定会让少数人聚拢富可敌国之财力,所以启恒帝又动了心眼给这些大富商们下套子。

做生意就得循规蹈矩,敢经不住诱惑的往套子里钻,那就别怪朕用律法制裁你了。

其实有时候也不怪启恒帝太过缺德,而是随着时间门的推移,皇子们陆续成年,哪怕有启恒帝的各种防范打压,朝中上下也隐隐出现夺嫡的迹象。

若不是大家都忌惮于早年启恒帝立的那份太子诏书,怕是朝中也不会是现在这种平静。可这平静下的暗流却一直不停的想要将不相干的人卷进去。

而刚刚回到京城的林珝就是各方势力争先恐后拉笼的对象。

这不,林珝这边还在和夏金桂,尤氏罗宁等人说后日的烟花节和邀请这些亲戚来她的玲珑洞府做客顺便看烟花时,启恒帝的儿女们便都往林府送了拜帖。

说起这个拜帖还得说件有意思的事

哪怕先帝不承认,哪怕林珝是以先义忠亲王之女的身份封的瑶光公主,可启恒帝兴起时仍旧是唤林珝‘皇妹’。也因此光是这个辈份的事就难倒了启恒帝的儿女们了。

他们是用晚辈拜访长辈的身份来见林珝,顺便拉拢她呢。还是以同辈堂兄弟姐妹的身份平辈相交,拉拢林珝呢?

这真是个问题。

还是个历史遗留的问题。

拜帖被一股脑子的送到林府,林珝将这些拜帖一字排开后,哪怕一眼就已经将拜帖数清楚了,却还是像个小孩子一般的伸出手指,一二三四的数了一遍。

除了最小的几位皇子和公主,启恒帝的儿女都给林珝下了拜帖。有的是真心想要拉拢林珝,有的是凑热闹,有的则是准备破坏掉别人的拉拢。

林珝从头到看到尾,又让人将所有的拜帖都给启恒帝送了过去。还让人给启恒帝传了句话:“义忠亲王家的女儿最看不得这种事了。”

让人将拜帖送进宫,林珝又留夏金桂等人用饭,罗宁做陪,黛玉和林如海单独吃。

都知道林珝怀孕了,所以也没怎么逗留,用过饭就都识趣的离开了。等下晌黛玉过来,说了一回过两日去通州的话,问林珝是再在京城住一阵子还是跟她一道过去。

林珝想了一回,决定先在京城住一阵子。又说让罗宁和林如海跟着她一道去通州,她住回洞府那边去。

“这次回世俗界还没回去过呢。”

“随你吧。”说完了正事,黛玉又跟林珝说起了党争夺嫡的事,“别说你这里了,我那里也不消停。出门总能偶遇不少人。”不是各位皇子就是各位皇子的外家和与皇子有关系的人家。

“林家不会为了所谓的从龙之功就站队的。”黛玉从始自终就不觉得从龙之功有什么好。

林珝点头,“都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那些提前站队的朝臣,其实已经背叛了当朝天子,对于这种叛臣,其实不管是做没做什么实质的事,都应该以不忠罪论处。”

“不忠算什么,还得加上一条大不敬。”黛玉闻言就笑了,“世有十恶,一曰谋反,二曰谋大逆,三曰谋叛,四曰谋恶逆,五曰不道,六曰大不敬,七曰不孝,八曰不睦,九曰不义,十曰内乱。这从龙之功,占得何止一两条。”

“谁就不是呢。”

这厢林珝和黛玉还在说夺嫡和从龙之功,收到一匣子拜帖的启恒帝虽然脸没黑,但情绪却明显处于爆发边缘就是了。

从当上皇帝的那一天,他就知道他的那些儿子将来都会步上他与兄弟们的后尘,如今不过是终于到了这一天罢了。

愤怒谈不上,可狗了一辈子的启恒帝多少还是有些失望和遗憾。

果然兜兜转转,他只有皇后。

“朕很早之前就发现,历朝历代之所以会没落都是因为子孙不继,而非奸臣当道,外辱入侵。”

在启恒帝看来,要是当朝的皇帝都是强悍能干的,那就不存在奸臣当道,更不会有外辱入侵。所以他将这个理念说出来的时候,朝中不少大臣都觉得这话在理,再不像是狗皇帝能说出来的,于是一众朝臣除了捧场的附和了启恒帝几句便都等着启恒帝接下来的大雷。

没错,就是大雷。

以他们对启恒帝的了解,启恒帝通常用这种正经严肃口吻说话的时候,都是没憋好屁。只是不知道这次的缺德屁是朝着谁放的。

就在大臣们人人自危的时候,启恒帝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

他不准备折腾朝臣,而是准备折腾自己儿子了。

儿子们都大了,他很是欣慰,但是欣慰之余也担心太好的生活,太高贵身份将儿子们都养成酒囊饭袋,所以他决定将儿子们下放到地方去。

“……众爱卿,朕的皇子们虽然都没有经过正经科举,但他们却都是由大儒精心教导出来的。想来让他们担任县令一职,应该也是能够胜任的。”

自说自话了一回,启恒帝就将他所有年满十五岁的儿子都提了出来,将早就选好的贫困县一一分给几个儿子。

最叫人觉得启恒帝狗的还不是以锻炼的名义下放这些儿子,而是每个儿子去的地方都是穷乡僻野,民风彪悍的地方。

别说皇子了,就是天王老子来了,都未必买你的帐。

哼,敢在朕的眼皮子底下玩什么从龙之功,朕还就不惯着你们了。

不光不惯着他们,启恒帝还准备扣下儿子们的皇子份例,让他们靠七品县令的俸禄生活。干好了,就一步一步升上来。干不好,朕也不差那么一个两个三个……儿子。

←_←!

本文网址:http://honglouzhidaiyutamei.quwenyi.com/49657420.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uwenyi.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