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53 章

推荐阅读: 人渣反派自救系统小纯风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营业悖论[娱乐圈]我靠血条碾压修真界让你代管花店,星际灵植复苏了?嫁反派超级惊悚直播针锋对决锦衣杀提灯映桃花非人类医院判官坠落赠我予白台风眼听见没魔道祖师娇妾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一百五十章

黛玉和罗宁闻言不由对视一眼,心忖了一句:原本还挺正经的气氛,咋瞬间就被林珝这话整出戏了呢。

但不得不说的是,林珝这句话,还真没什么毛病。

黛玉还罢了,罗宁却因着林珝这句话问起了人间和地府的汇率问题。

别她在这边一顿猛输出,地府那边一兑换却都是只能买两糖球的小票子。

还有纸叠的金元宝,银元宝在地府都有多大的购买力,这个也得说说。他们活人烧下去的房子呀,牛呀马呀,还有纸人什么的到了地下真能派得上用处吗?

前儿府里采买的纸钱质量就不如以前的好,这个有没有什么影响?

……

哎呦喂,这可真将林珝问住了。

在人间,一两金子可以兑换十两银子,一两银子差不多等于一吊钱,而一吊钱又有一千枚铜钱;一百块下品灵石等于一块中品灵石,一块百中品灵石等于一块上品灵石,一百块上品灵石等于一块极品灵石,又因为其他灵石用过即废,而极品灵石自带充灵效果,可以反复使用,所以即便市场价如此,也没谁随意兑换。而只有一些极品灵石的林珝,可以自己用却从来没想过拿极品灵石出去换其他品级的灵石……

当初跟着修士去鬼界寻找修炼资源的时候,那里用的是一种类似灵石却只有鬼修能用的类货币的黑晶石。所以林珝翻了一遍记忆,对于罗宁问的活人烧给亡者的纸线,金银元宝什么都是怎么个换算方法,烧下去的东西如何了,地府购买力啥的,林珝歪着头想了好久也没想出来。

半晌,林珝非常抱歉的对罗宁摊了摊手,“不知道呢。”

罗宁见状,到是心下松了一口气。

这丫头时而成熟悉的让人忌惮,时而又天真顽劣的让人头疼,对于修真界的事虽然能说得出来,但仿佛也只是浅知一一。可见并不是小说里那什么穿书或是夺舍的大能。如此,她也就放心了。

好嘛,在林珝发现罗宁有问题后,罗宁竟然也在不动声色的试探林珝。

╮(╯▽╰)╭

皇妃出宫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而且皇后还想借机将一些‘旧人’都拨入陪元春出宫的队伍里,所以这事又需要更用心些。

皇太后的旧人,元春的人以及元春手里甄太妃的人还有一些太妃的心腹都被皇后归总到一起。然后皇后又将凤藻宫里明显身份单一的宫人又划出去。人数超出了元春的身份后,皇后心下一转,又将元春和甄太妃的心腹都送到了避暑行宫侍候被太后留在那里的太妃。

等忙完人事变动的安排后,皇后又让人按身份给元春和那些跟着她出去的宫人们准备各种份例。

定下每个月要拨给元春主仆多少月银,份例和生活费。另外太医院那里仍旧按规矩给元春请平安脉的前提下,再每月多加一次请平安脉的恩典。除此之外就是元春住在省亲别院召见外人什么的也要定下规矩。

什么人可见,什么人不可见,皇妃的体面,皇室的威仪都要顾及到……

等皇后这边将一些细节上的事都弄得差不多了,时间也进入了五月中旬,而这会儿林如海的祭祖折子也已经批了下来。

因有出行的经验,罗宁很快就将需要的东西收拾好了,黛玉那边更是将她需要的东西都装在了她的桃花阵里。因林珝也是要离京的,所以便准备先跟林家仨口一块回江南。

她好歹也是上过林家族谱的姑娘,就算如今认祖归宗了,但林家人回去祭祖,她也应该去磕个头,多谢林家的养育之恩。

不过林珝是公主了,所以她出行也有一定的规格。不过林珝并没有接受启恒帝和皇后全副仪驾的提议,只要了公主级别的马车以及莱来师徒。

她身边有太上皇给的叶嬷嬷和启恒帝的八卦小队长苏格兰,还有黛玉在林家的家生子里给她挑的一干丫头,加上莱来师徒,身边真的不缺人了。

林珝早就知道苏格兰是启恒帝的人,这次启恒帝更是直言不讳的告诉林珝。请林珝出门时务必带上苏格兰,也让他这个只能守着皇宫一亩分地的井底之蛙知道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缤纷灿烂。

这么一段满怀希翼的话从启恒帝嘴里说出来,林珝这么个能折腾的人都被他囧出了一脸的黑线。

最先确定的出行人员就是苏格兰,之后才是莱来师徒。莱来师徒自太上皇驾崩后就带着一班小太监留在皇家寺院里‘保护’皇太后。莱来师徒在宫里有宅子,更有多年积蓄,他们师徒又有太上皇临终的遗令,日子到也过得去。

林珝此时将莱来师徒借调到身边,也不过是惦记莱来的徒弟江流。

黛玉铁了心的要走那条最难走的路,林珝自然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举双手赞同她了。

林珝天生天养,后又被炼制成了器灵,其实是没有什么性别概念的。若不是在现代那些年被女子的漂亮衣裳首饰各种腐蚀,林珝也不会强烈想要在雷劫后化为女儿身了。

她自己对性别的事情看得很淡,但却明白这个时空的女子对男女大防有多看重。

黛玉是女子,将来走出去总不能再在身边带个女扮男装的丫头,但带男小厮长随什么的,别说她不放心黛玉的安全,就是黛玉自己怕是也完全接受不了。

但太监就不一样了。虽然有些自欺欺人,但到底是拐了个弯。

莱来这辈子没少收徒,最后就江流死心踏地的跟着莱来起起落落。林珝看重其人品,加之他也是见过世面和各种世情的。有他在黛玉身边帮衬黛玉,想必黛玉想做的事情也能事半功倍。

也因此,这次林珝便派人去跟莱来商量了一回出行的事。莱来没想到太上皇没了,林珝还会这么抬举他。等隐隐约约发现林珝是相中江流后,又不由替自家这个实心眼的徒弟高兴了几分。

他年纪大了,留在皇家寺院养老也没什么。可江流这徒弟还正是好年岁,白白蹉跎了岁月到底可惜。甭管那祖宗啥德行,又想怎么安排江流,但总比在皇家寺院里对着一群被现实逼疯的女人强。

莱来师徒身边各有一个侍候的小太监,四人在出发前两天就住进了林珝的洞府。

叶嬷嬷身边有个侍候的小丫头,莱来身边有个照顾他的小太监,苏格兰虽然明面上只是普通丫头,却也是能顶事的。因林珝是准备跟林家人祭完祖就准备带着叶嬷嬷苏格兰和莱来与林家人分道扬镳,所以丫头只带了冬青和松兰,等离开的时候,就让她们俩和江流跟着黛玉回京城。

虽然知道林珝在外面野完了还会回来,但黛玉还是提前将她给林珝准备的那些东西都交给了林珝,以免阴差阳错的再来不及。

将黛玉给她准备的东西都收进空间,林珝又去看了一回贾敬父女和妙玉。

几年过去了,妙玉的日子仍旧是那般,日常也就跟惜春和黛玉多有接触。罗宁回来后,又与罗宁多了几分往来。跟林珝...还是一如几年前那般生疏。

妙玉的爹娘老子早没了,与其回南不如一直留在洞府这边修行。不过罗宁在敲定的回南的行程后仍是亲自过来寻了一回妙玉,你是跟着咱们出去转转散散心呢,还是留下来看家呢。

罗宁当年也是销冠,最是会说话的一个人了。她一张嘴就是散心和看家,到叫性子别扭的妙玉很是受用。

妙玉其实也想跟着罗宁出门,可又怕麻烦人家。她平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洞府这边环境简单,她也没什么城府,一番心思眨眼间就被罗宁发现了。罗宁觉得妙玉跟着她们出门,左不过就是多两双筷子,一辆马车,一间舱房的事,所以到是极热情的邀请妙玉同行。

“……好师妹,一同出去转转吧,你只当陪陪师姐我了。”

然后一通唱念作打,妙玉也进了出行的大名单。

贾敬和惜春那里,惜春见小姐妹们都出去自是也想去的。贾敬从林珝那里得了消息,又跟他闺女商量了一回。最终父女俩也加入了出行的队伍。

不过去是这么去,回来的时候惜春等人跟着黛玉一行人回京城,贾敬则带着焦大跟林珝离开。

……

皇后那边得了林家出行的具体时间后,便想着等林家出京后再派人通知荣国府元春出宫的事,不想启恒帝这个缺德帝却是促狭的没边了。

在林家出行的前一天宵禁前派人去荣国府通知贾家众人,元春明日要出宫省亲。

然后大晚上的荣国府就沸腾起来了,因时间太晚也打听不了消息,只得打开上锁的园门,一波一波的人去大观楼里打扫收拾。因多时不住人了,里面荒废的不行。不光要收拾元春下踏的大观楼,还要收拾园中的花木湖亭。一夜灯火通明,极致天光大亮贾家才将大观园勉强收拾出来。

因之前元春还失宠中,所以对于元春的突然复宠,贾家人都有些惊喜和莫名其妙。可不管怎么说,当今能让元春省亲,那就表示元春圣眷隆厚,已经重新复宠了。

复宠的如此突然,莫不是有了龙种?

想到这里,王夫人还带着人去了当初林珝她们初进京时带来的佛像处拜了拜。

因有上次省亲的经验,所以贾家人还以为元春也要晚上才能出宫。忙碌了一夜,贾家人都有些筋疲力尽,早起用过早饭后,一边派人去宫门口等着,一边继续收拾大观园和准备接驾的衣裳首饰,各种应对以及稍做休息。

就在贾家忙着接驾的时候,林家一行人也在用过早饭后乘车骑马的出发了。

林珝这边,主仆共十人,坐了一辆公主级别的马车,两马普通马车。

妙玉主仆四人,坐了一辆马车。贾敬父女主仆共十人,分成两辆马车两匹马出行。

林家那边出行的人就多了,因林珝没怎么带丫头,所以光是黛玉这边的丫头嬷嬷就有十来号人。更别提侍候罗宁和林如海的人以及队伍里的家丁护卫了。

这次回南全程走水路,林如海安排了两艘官船。一艘坐人,一艘安排马匹车辆。

贾家没人来送行,虽然省了应酬往来,可到底还是让人看了不像。好在对此事最应该有意见的人不是原装的贾敏,到也没因此生什么气。

哪怕林珝不计较,但层的官船里最好的那间船舱还是应该留给最有身份的林珝住。不过上船后,林珝却没要那间最好的舱房,而是小手一指要了第层的那间花厅。

层官船每一层都有一个甲板,从下往上面积也逐层变小。

层只有一间大花厅,一层则有十间舱房,一层的舱房数就更多了。

花厅虽然只有一间,但面积却是普通舱房的四倍。林珝带着叶嬷嬷等人住在层,莱来主仆跟其他人住一层。

一层靠近层楼梯的地方住了妙玉主仆,之后依次是惜春,黛玉,林如海罗宁,贾敬以及莱来师徒以及其他人。

叶嬷嬷将花厅隔成部分,最后面是她带着小丫头和苏格兰住,中间是林珝,最前面则是冬青松兰值夜的地方。

晚上冬青松兰在这里值夜,白天这里就是林珝日常待客之所。

外面的小甲板上,林珝让人摆了桌椅罗汉榻,还让人拉了竹帘帷幕。平日里女眷们呆在甲板上也不怕被外面的人看到。

竹帘帷幕是一种用细竹子松松垮垮编出来的一种类似屏风的东西。

不过与其说是屏风,不如说它是林珝在现代看到的那种叫百叶窗的东西。能隔绝一定视线,还能不影响视线。用后脚根想,林珝也能猜到这种东西是谁蝴蝶出来的。

对了,甲板上到底还有些晒,罗宁又让人搭了个很有现代感的凉棚。

有竹帘帷幕挡上少许风,再有凉棚遮些阳光,甲板上的风小了,阳光也不炙热了。人呆在甲板上,到也舒服自在。

黛玉让丫头拿了她最喜欢的茶壶,还将她的琴也摆出来。惜春见状直接将她的画具都摆在一旁的大书案上,脸上都是抢占地盘的得意。妙玉看了看,将她最喜欢的那套围棋也拿了出来,林珝左右看了看,最后将苏格兰贡献了出来。

这丫头啥活都能干!

.

晌午饭男女分坐两席,罗宁在层甲板上摆了一桌与姑娘们同食。林如海则在一楼的一间花厅里摆了一桌,带着莱来和贾敬等用了饭食。

前大任总管那也是有官阶的,无论是资历还是身份都不是普通人。若不是太上皇没了,林如海家养育了林珝,他和贾敬想跟莱来一桌用饭,还没这个‘情份’呢。

贾敬和莱来都上了年纪,林如海也是半百的小老头,按说是没什么男女大防的,不过出门在外不是在家里,有些规矩总是要做人给看的。可以肯定的说以后众人就算同屋吃膳也要这么分桌而食了。

再一个,就不说男女大防的问题,而是说话题和兴趣爱好上,他们也跟那老头说不到一块去呀。

总这现在就是如果天气好,女眷就在甲板上用餐兼打发时间,如果遇上阴天下雨或是风大的日子,那女眷们就在林珝那间外间用饭了。

……

林家这次以祭祖为目的的旅行,从一开始基调就是轻松和谐的。而同一天出宫养病的元春却满身都是天塌下来的绝望。

皇后将一切都准备好了,在启恒帝派人出宫通知贾家的时候,皇后才亲自去了趟凤藻宫将皇室要送她出宫养病的决定说与元春知晓。

元春当时都以为自己幻听了。

她不敢置信的看向一张嘴张张合合的皇后,无法相信她能说出这种话。

怎么会?

怎么可以?

怎么能这样?

“瑶光公主替你说情,本宫与当今都不好驳了公主的面子,想着公主到底在你家住了几年,荣国府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此安排也当全了你们与公主的缘份。出宫后且安心养病,本宫和当今都不会亏待了你。”不管你什么时候你将自己养死了,只要你没给当今戴绿帽子,就算你脑子进水的造反了,本宫也可以向你保证,你死后都会葬入妃陵。这么一想,不比留在凤藻宫或是进冷宫强?

皇后:“……放心去吧。”

放心...去吧?

一直到皇后都带着人离开了,元春还一副心神恍惚一副反应不过来的样子。

可能是不想让贾家人和元春记那林珝,所以皇后虽然提了林珝,但却没有说这个出宫养病的主意是林珝出的。然而只是这么一句,却也在警告元春,以后莫要再去打扰林珝,或是拿什么教养说事了。

皇后离开后,元春先是枯坐许久,然后才大哭大笑犹如疯癫的发泄了一回。

她觉得自己活成了一个笑话。

一旁的抱琴也傻眼了,她没想到事情会是这种神展开。她不禁后悔自己端午那日扑过去求林珝了。

如果她不求林珝,是不是她们娘娘就不用出宫了。

可是,可是,

抱琴一脸为难的来到元春身边,一边想着元春已经遭了帝后厌弃,即便留在宫里也是让人欺凌的份。出宫...旁的不提,至少她还能再见一见她老子娘。

老太太和太太还可以一六进宫,可她老子娘却没那个资格。她跟着大姑娘进宫十数年,她真的好想家,好想爹娘呀。

再一个,抱琴看了一眼最近已经形销骨瘦的元春,不禁心忖了一句:若大姑娘薨在宫里,她这个陪着大姑娘进宫的人又要何去何从,怕是老死宫里也再夫人问津了吧。

出宫去,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至少于她来说是这样的。

……

宫里和宫外的消息并不对等,加上启恒帝故意打个时间差,这就导致了元春知道自己这次出宫是回家等死,贾家那边只以为他们只需要再像之前那般接待元春一晚就可以了。

上次元春省亲都以为元春至少要在宫外呆上几天,所以做了充足准备,最后不少东西都白准备了。上次贾家还能打肿脸充胖子,这次是将脸打成米其林轮胎也充起不来了,所以直接按上次的经验只准备了一顿家宴,旁的都是能对付就对付。

就这,凤姐儿等人还说什么夏夜天长,不像冬日天黑的早呢。

跌破下限的启恒帝娶了个厚道老婆,若非如此,就以启恒帝的缺德劲,他能天两头的叫宫妃回娘家省亲去,天天折腾那些他看不顺眼的人。

还是白吃白玩不给钱的那种。

←_←

一夜未眠的元春比前一日又憔悴了几分,看着连夜将所有贴己都带着宫人收拾好的抱琴一眼,勉强用了些早膳,便扶着抱琴去给皇后和太后辞行。

皇后不光见了元春,还放了赏。太后到是没见元春,只叫身边的嬷嬷过来说了几句场面话。

元春从太后那里出来并没有直接出宫,而是又不死心的去求见了启恒帝,想要再见启恒帝一面。

她多少还有些期待,想当面求一回启恒帝。

可惜端午过了,端午前的那些压下来的糟心事都在一点一点的凌迟着启恒帝,元春等了小半日,启恒帝都不曾召见她,最后双眸中仅有的一点光也黯淡下去,才顶着绝别的神色坐上轿撵离开了皇宫。

元春的仪驾前脚出宫,后脚贾家派到宫门口打听消息的人也快马加鞭的回来了。

“出宫了,娘娘出宫了。”那小厮气喘嘘嘘的跑进荣庆堂,跪在地上对着贾母说道。

“怎么这么早?”凤姐儿闻言惊呼一声,立时打发人去传话,“快叫他们再让人多送两盆冰过去。”

这会儿正是一天中最热的时候,凤姐儿一连声的吩咐人再挪几个冰盆去大观楼。除此之外,又吩咐厨房准备酒席。

凤姐儿语速快,反应也快地一通吩咐下来干脆利落都不曾停断。等她话音终于落下来了,贾母等人又将她没吩咐的说了。最后一家子女眷又齐刷刷的按品级按上大妆,匆匆忙忙的跑到府门处跪迎元春仪驾。

上次回来是晚上,黑夜里仪架像一条火龙,缓缓步入宁荣街时又震撼又有威仪。这次是午饭后一天最热的时候,朗朗乾坤下,所有人都像脱了水的小白菜,萎顿又颓废。

咋还将人热的一点精气神都没了呢?

贾家众人见到元春一行人时,脑子里不约而同的心忖了这么一句后,这才按着上的流程先送元春去更衣,然后再乘撵入大观楼跪拜行君臣家礼。

之前众人就发现元春瘦脱相了,但她周围围了不少人,碍于规矩也不敢抬头细看。这会儿元春进了大观园,众人才敢确定元春真的瘦了不少。

不光瘦,气色也极差,隐隐约约的还有几分下世的兆头。

站在众女眷中的宝钗对元春并没有什么感情,她看到元春这般模样,先是心里咯噔了一声,随即便飞快转动大脑去想元春怎么成了这副模样。

这副模样又凭什么让当今往开一网,并且恩典她出宫省亲。

探春脑子比宝钗慢了一拍,不过也预感到了什么不太好的东西。此时贾家未嫁的姑娘就她一个,她不知道元春的事情会不会影响她。

不,她不知道的只是元春的事情影响她的程度。

想到已经有了身孕,呆在北静王府安心养胎的迎春,探春心里不由又羡慕了几分。

只新婚同房的那两日,迎春就有了身孕,之后进宫哭灵竟也没有闪失。后来送灵去地宫前,王妃身子不爽请平安脉时又让人给迎春搭了把脉。滑脉隐隐约约不明显,但王妃还是为了子嗣计的将迎春留在京中。

如今迎春已有个月的身孕,虽她依旧木头的让人无力,但她的日子也算安稳。想到这里探春就觉得自己的命太不好了。

老太太只顾自己玩乐,半点不为她着想,大房那边仿佛就从来没将她当成大房的人,一太太更是乐得不管她。

姨娘到是有心,可偏偏老爷却不上心。太太一句宝玉是哥哥,没有哥哥没着落就先发嫁妹妹的,于是她的事就又搁浅了。如今又赶上了国孝,探春的视线从元春身上转到贾母身上,担心国孝完了还有家孝,自己最终会成为第一个傅秋芳。

探春还在想着自己的心事,元春就已经将她回宫养病的经过道了出来。

到了这份上,也没什么不能说的了。

听说是林珝帮的倒忙,王夫人一双眼睛直接涌上怨毒,可她也知道林珝如今有了正式的身份,已经今非夕比,再不是她能随意咒骂的林家庶女了。当即又将满腔的恶毒言语都咽了回去。

旁人听到元春这么说,都替元春着急,到是下面的凤姐儿却是眼皮一亮,一脸笑的上前劝慰众人,“旁的不说,娘娘的身子骨确实应该好好养养了。宫里人多,忌讳的事也多。娘娘在自家养病,咱们也能尽份力气。园子都已经收拾好了,娘娘只管住着……”

元春是带着生活费从宫里出来的,凤姐儿虽然不知道皇后给元春一行人准备了多少生活费,却已经暗戳戳的想要帮元春打理省亲别院了。

人穷志短,凤姐儿又有儿有女自是抓紧一切机会挣外捞。此时第一个站出来表示欢迎刷元春好感度的同时,又准备让元春看看她管家的本事。

可惜国孝期间戏曲酒宴都省了。

“之前娘娘允了宝玉和姑娘们都搬到园子里来,后来这事那事的便又都搬了出去,如今不妨唤宝玉和姑娘们进来陪伴娘娘可好?”

“我自离家便不曾与姐妹们相处,如此也好。”

凤姐儿闻言先是看了一眼探春,转过头来又吩咐人给宝玉搬屋子,最后更是不留余地的将她家巧姐儿塞到了黛玉和林珝住过的潇湘馆。

潇湘馆被林珝改造后,前厅,后院齐全算是个小进,极是宽敞。当初住黛玉和林珝都绰绰有余,如今只住巧姐儿一个就更不必多说了。

府里的情况一年不如一年,巧姐儿没跟着享多少福,眼瞧着就要跟着受苦。既然园子里的开销都是元春的,将她闺女送进来享几天福,感受一回天家气派岂不便宜?

探春,宝玉和巧姐儿搬进去了,凤姐儿也没忘记原来就住在园子里的李纨母子。

反正元春想要再回宫不容易了,就算看重李纨母子也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将人按排进去,真心能节省花销。

顿了顿,凤姐儿又看向贾母,有心将阖家最败家的老太太也送进去……

从昨日就不曾休息的元春见凤姐儿这般周到心里极为受用,她脸上倦意浓重,旁人也不是看不见,这会儿知道了元春一时半刻的走不了,到也都极有眼色的退了出去。

元春在专门为她建筑,她却从不曾住过一日的大观楼里歇下了。抱琴侍候元春歇下后便出了园子回家了。

贾母是经世的老人,虽然拿不准缺德帝的脉,却也知道元春废了。不过她都八十多,也没几年好活了,对于元春是好是歹,她已经看淡了。

于是从园子里出来,贾母便也小歇去了。

王夫人可没办法像贾母那么心大,儿子还没成才,她可就指望自己这位大年初一位列皇妃的亲闺女了。

闺女失宠了,闺女被赶出皇宫了,闺女...再也不能为她撑腰眼子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呀。

凉办呗!

心情极好的凤姐儿,一边敲打跟着巧姐儿住进园子的丫头婆子,一边还跟平儿说剩下的两个小丫头没福气,没赶上这一波皇妃送温暖。

平儿看着那个对外是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小只,只是温柔的笑笑,并不觉得遗憾。

两个小姑娘都生得极好,因是嫡亲的姐妹,又是眼睛都随了贾琏的,虽然不是双胞胎却有七分像。双胞胎长的不一样也是有的,更何况她们还挺像的,也一直没人想多过。

到是小少爷长的很像他亲舅舅,没人怀疑他的身世。

“……林家定是知道了宫里的消息,这才回南边祭祖的。”想到今日出京的林家,再想到今日出宫的元春,凤姐儿不由‘噗哧’一声就笑了,“你还记不记得,当年珝丫头小小年纪就坑了老太太一副慧纹的璎珞?当时便觉得这小丫头精的跟猴似的,元春这事保不齐就是故意的。”

“娘娘省亲前,那位总是躲在林姑娘身后,平日里不显山不露水的,当时还以为她有自知之明,知道她林家庶女的身份不受待见。”平儿顺着凤姐儿的也回忆了一回当年的事,不由感慨道:“她也罢了,再没想到晴雯那丫头竟也是个有来历的。”

正儿八经的后族,名门之后。

“论起来,晴雯还是珝丫头的表姐呢。”凤姐儿接道:“这老的混蛋,小的也不逞多让。”

太上皇将亲生女儿说成孙女,当今就下旨将妹妹封成侄女。转过来,又将有病的宫妃狠心撵回娘家来...皇家的老爷们都渣得一批,她闺女就是嫁给贩夫走卒也不能嫁进宫去。

平儿视线落在两个窝在一起小丫头身上,也非常赞同凤姐儿的话。

没错,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

京城这边,随着元春出宫养病的消息传出来,宁国府以及贾氏一族的族人,及王家,史家和走得极近的四王八公家都派人过来送了探病礼,又递了帖子过来。

帖子自是递不到元春手上,都是先在凤姐儿,王夫人和贾母那里过一遍。不过元春谁都没见,平素里只呆在园子里。

御花园不大,也没什么好逛的,再加上宫里人多,逛个御花园也总能遇上各种人和是非。再有后来又被启恒帝关了个月,元春还真就被关得差点发疯。

此时呆在她自己的省亲别院里,见的都是身份不如她的人,元春生生熬出来的病虽然不见起色,但日子却比在宫里的时候多了几分踏实安稳。只是到底是意难平,心中郁结难疏。

因国孝守制之故,国子监这边也放了一阵子假,元春出宫的时候宝玉已经开学了,但这小子在国子监没学到旁的,到是撒谎逃课的本事学了不少。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宝玉原本就不爱读书,更讨厌去上学。洽好元春出宫了,眼珠子一转就说他们还没开学,又生生赖在家里好几日。

元春可是最看重宝玉读书做学问的人,见到幼弟自是关心的考校了几回,不想却叫元春大失所望。

在现代社会都有父母因为辅导孩子功课气出脑溢血的事,这个时空虽然还没听说过谁这么倒霉,但元春却差点被宝玉那一问不知的模样气回老家去。

她倒没怀疑国子监的假期为什么这么长,却升起了自己再教导宝玉一回的念头。可惜身子骨实在撑不住,便让人去寻好先生回来给宝玉开小灶。

国子监有真正靠自己才学考进去的,也有为仕途努力的官一代们,但更多的却是像宝玉这种拿着荫封名额进去熬学历的。

世家子弟有好有坏,而人又都是物以为聚,人以群分,下意识的寻找玩伴的。宝玉先是跟与荣国府有些交情的人往来,然后再由那些人将他引荐给同个圈子里的小伙伴。

跟着好人学上进,跟着烂人学摆烂。而他们那个小圈子的少年们,都是不喜读书又极爱玩,并且会玩的。跟着他们混,还真不如让宝玉一直呆在府里别出去了呢。

可以说如果宝玉不去国子监读书,不接触那些一世祖,小衙内们,也许宝玉还不会思想下滑得那么快。

如今已经十六岁的宝玉,在还没去国子监上学的时候就已经懂了些男女之事,因着家里看管的还算严,他到还好些。可到了国子监,有了自己的应酬。男男女女,荤素不忌的事一多,原本还算气质干净的宝玉,整个人都在像贾家男子进化。

现在与年轻时的贾琏类似,说不定以后就是另一个贾赦。

又宅又爱与小丫头玩乐的那种。

原本呆在宫里,每次提起宝玉,都只能从王夫人那里听说各种宝玉如何上进,如何聪慧出息的话。如今住在了宫外朝夕相处以后,也算在宫里历练过的元春又如何看不出自己胞弟那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本质。

长姐如母,宝玉于元春是不一样的,她一心盼着宝玉成才,可宝玉的不学无术却是压倒元春的最后一根稻草。

元春感觉自己就像围困其中,被失望和绝望包围,看不到丁点希望,也找不到一处出口。

进宫时,她还曾幻想过如果有一天贾家儿郎功高盖主,她要怎么让家族避锋芒,怎么协调娘家父兄与皇帝间的暗潮汹涌……

.

京城这边的是是非非暂时还传不到林珝一行人耳中。

林如海请了假,他们一行人就没一个赶时间的。于是楼船走走停停,遇码头就要靠岸的来个旅游,直接将时间又拉长了。

一行人在进入山东境内时就下了船,之后乘马车去了济南曲阜。有要爬泰山的,有要去祭拜孔圣的。林如海是读书人,学的就是也孔孟之道,如今即到此处,焉有不去祭拜的道理。

林如海不光带着人去祭拜了一回孔圣,还朝孔家下了帖子想要拜见圣衍公。然后那天一早大,黛玉便换了一身少年装扮,又在林珝友情赞助的混淆符牌的情况下,死皮赖脸的跟着林如海去拜见圣衍公。

黛玉是等林如海坐上马车后,才让人牵了她的小白马跟着马车去的孔家。林如海也是从马车上下来了才发现了他闺女,不得不咬牙切齿的将人带了进去。

黛玉的马术还是不行,她现在只能坐在马背上,由着下人牵着马赶路。不过她相信假以时日,她一定能学会骑马的。

从孔家出来,一行人就去爬了泰山。

不过现在的泰山可不是后世那种旅行打卡地,爬起来特别费力气。罗是不爬山的,她因之前的经历已经有了恐高症,所以她就在山脚下的茶寮等她们。

林珝修炼,又学了拳脚功夫,这点山路于她不要太轻松。不过于其他位姑娘就多少有艰难了。好在人都是不服输的性子,哪怕爬得手软脚软都不曾放弃,咬着牙爬到了山顶。

只是...上山容易下山难。人站在山顶往下看,都哆哆嗦嗦的不敢下来了。

咋这么高!!!

.

妙玉抿着唇站在那里,不肯示弱又不敢抬脚。惜春对着黛玉和林珝疯狂摇头,吓得哇哇叫就是不敢往下走。黛玉还想维护一下她的小面子,可惜小腿肚子上的肉都抖得飞起,没有半点说服力。

林珝翻了个白眼,最后拿出一条用某种树皮编制的绳子,将人系在了一起,最后拖着,抱着,扛着牵着的将人带下了山。

一到山下,林珝就不管不顾的将个只会在她耳边大声尖叫的坏丫头们都丢在地上,然后一边气呼呼的揉着耳朵,一边朝山脚下的茶寮走。

其实这么陡峭的山路,换了旁人带她们人林珝还不放心呢。

山东是孔圣故里,黛玉说山东这边没有出过皇帝,罗宁说孔家传承千年膝盖弯得最快。

罗宁历史也不是很好,但她却记得有位铁骨铮铮的文臣在战败后毅然决然的背着七岁的小皇帝下海殉国的历史事件。

在罗宁心里,不管孔家怎么样,哪怕她总是记不住那位文臣的名字,可那位文臣在她心里的地位却远比孔家高出太多太多了。

在她来的那个时空,在百年前,没人知道最后胜利的会不会是他们。连希望的曙光都不曾看到,就愿意为了信仰前扑后继,死而后已……

看着一脸气呼呼朝她走过来的林珝,罗宁不由又仰头看了一眼面前的高山。

就算打死她,她都不会再爬山了。

罗宁在回忆自己上辈子的死亡经历,黛玉个也在慢慢消化刚刚与死亡邂逅的经历。

林珝带黛玉个下来的方式有些简单粗暴,人一路尖叫的从山顶自由降落在山脚下,别说叫得嗓子都哑了,现在还浑身瘫软无力的坐在地上呢。

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禁感叹一回:没死在这种自杀式下山里,她们可真是福大命大。

哼,她们下次再也不跟珝姐儿玩啦~

╮(╯▽╰)╭!

本文网址:http://honglouzhidaiyutamei.quwenyi.com/47567595.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uwenyi.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