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3 章

推荐阅读: 穿成渣A后我的O怀孕了穿成校园文男主的后妈嫁反派小尾巴很甜绿茶被迫说真话后爆红了坠落赠我予白不见上仙三百年锦衣杀听见没非人类医院成为无限游戏美人NPC职业替身让你代管花店,星际灵植复苏了?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判官某某高危职业二师姐人渣反派自救系统

第一百三十三章

南安郡王被生擒俘虏的消息已经传开了,此时说殉国,极有可能动摇军心。若再经有心人煽动一番...那局面于朝/廷定然十分不利。

启恒帝等太上皇消气了,这才将自己的顾虑说与太上皇。太上皇看了启恒帝一眼,只有些疲倦的朝启恒帝挥了挥手。

“朕累了。”

启恒帝闻言连忙起身,恭敬的退了出去。

站在大明宫外,启恒帝回头,怔怔的看了身后的宫殿一眼这才大步离开。

利害关系老爷子都知道,只是这会儿他是铁了心的要拿南安郡王祭天,杀鸡警猴。

听不进去劝了。

一个手里握着水师的实权王爷竟然不会水,别说太上皇了,就是启恒帝都想要剐了南安郡王。

启恒帝是越想越气,越气越想,从大明宫出来还在想着怎么能在不动摇军心的情况下将南安郡王废了。

然后启恒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拖字决。

先拖着,拖到南安郡王死了,他们在以替南安郡王报仇的说法激励三军。

于是之后数日,所有关于南安郡王的折子都被启恒帝留中了不说,他还派了继太后一族里一位善战族人去西海沿子那边接替南安郡王。

南安郡王被伏,朝/廷不说营救,还重整旗鼓,一副准备再战的样子,让那些了解启恒帝的人都心中有数了。

南安郡王...怕是凉了。

旁人还能一脸感慨的看热闹,南安王府却彻底乱套了。

或者说,从南安郡王被伏的消息送到京城,王府的天就塌了一半。

之所以说是一半,是因为南安太妃还咬牙硬撑着呢。

南安太妃不止一次进宫请安,想要求一求宫里的贵人救她儿子归朝。然而南安郡王被伏后,继太后的娘家子侄得到了提拔,她才不会为了南安太妃说话呢。而太后和皇后这对婆媳又得了启恒帝的提醒,她们都知道南安太妃进宫请见会求什么,自然也不会见她,然后让自己为难。

不过南安太妃也不是认命的人,宫里的路走不通,自然会另想办法。

于是南安太妃叫来老家将,一番叮嘱后那老家将便带着人直奔西海沿子跟番邦蛮夷谈判去了。

她就这么一个儿子,只要能换回儿子,南安王府愿意出大量金银珠宝和一位郡主和亲。

这场仗打得够久了,西蛮那边也已经打不动了。这会儿南安太妃递了梯子过来,那还有什么不愿意的。

那边给了回信,还罗列了一份‘嫁妆’的金额,便等着大夏送郡主了。

没错,就是大夏。

原著中南安太妃派去的人,是打着大夏的名义跟对方谈和亲的,但大夏朝堂这边却是用沉默的态度玩了一回秋后算帐。

西海沿子斩时歇战了,朝/廷全力对付起青州的反贼。南安郡王被换回来了,探春也被送过去和亲了。再之后,回朝的南安郡王成了隐形人。

皇家血脉翻涌,启恒帝的缺德不下太上皇和林珝。南安郡王回朝后,启恒帝不让他上早朝,不让他进宫参加各种宫宴,任何公开场合都只当没有南安郡王这个人,甚至是停了他的俸禄。不光如此,南安郡王府后来的袭爵折子还被启恒帝压了下来。

玩了一手极为高端的冷暴力。

旁人失了势,还会引来一窝蜂的打压,但南安王府被启恒帝这么一搞,直接成了传说。

查无此家了。

对了,启恒帝后来腾出手来再对上西蛮时,征讨的檄文上竟然还以西蛮残害南安王做了引子。

←_←

话说回来,在南安太妃派人出去的时候,启恒帝那边就得了消息。

想到南安太妃竟然真打了和亲的念头,启恒帝的脸就黑了七分。

还真叫皇妹说着了。

这亲要是真和成了,朕的脸还往哪放!

启恒帝琢磨了一回,一边让人将南安太妃的人拦下,一边又换了他自己的人去西海沿子谈和亲的事。

我们天/朝的姑娘弱质纤纤的,恐担不起和亲的大任。但我天/朝的王爷却个个英姿不凡,仪表堂堂。南安郡王乃我朝俊杰,人中龙凤,可配你国公主。

总之是将南安郡王夸了又夸,又问西蛮有没有适龄的公主,若是没有,南安郡王可以在你们那里等着公主长大……

启恒帝还特意让人捎了话,说西蛮若是同意了这门亲事,大夏与西蛮就是儿女亲家。

之前就说了,西蛮早就不想打了,这会儿有这么个台阶下,又怎么会拒绝。不过还是象征性的与启恒帝的人商量了一回聘礼和嫁妆的事。

然启恒帝的人却半点不在乎南安郡王的待遇和生死,听到西蛮还要哔哔,直接说了一句‘本官曾与南安郡王有数面之缘,刚刚看到的那位怎么瞧着有些面生呢?’

同意这门亲事,咱们就休战。不同意,那你们抓的人就不是我们的南安郡王。害死了人还想弄个假的唬弄咱们大夏,你们怕是打错了如意算盘。

西蛮:...无耻!

然而面对这样无耻的要求,西蛮却可耻的同意了。

于是在南安太妃扒拉手指去各家相看她亲闺女时,天/朝接到了西蛮的和亲国书。

我们不要公主郡主,我们只要这个王爷!

“荒唐!他西蛮将我天/朝男儿当成什么了?”

启恒帝一脸笑的吼了这么一句后,朝中文武大臣便都纷纷站出来请启恒帝以大局为重,同意两国修好。

“南安郡王忠义,定会为国为民忍辱负重,还请陛下莫要辜负南安郡王的牺牲。”

能混到金殿早朝的都是人精子,如今看不出启恒帝的心思。这会儿一边心惊启恒帝的缺德程度,一边也顺着启恒帝的心意劝他...见好就收吧。

然后启恒帝就摆出一副免为其难的样子同意了这门亲事。

又当又立,缺德至极!

两国修好的旨意下了早朝便传遍了整个京城,南安太妃这边刚得了消息,人就晕了过去。

差不多两刻钟,南安太妃才悠悠转醒。不过她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按品阶大妆要进宫见启恒帝。不见她,她就去宫门口长跪不起。

不想她人还没走出南安王府,整个南安王府就被围了个水泄不通。

“好叫老太妃知道,有人举报西海沿子那边的战事之所以一直焦灼着,是因为南安郡王霍宏早就投了敌。”来人尖着嗓子,用一种高高在上的神态说道:“古往今来都是下降公主郡主去和亲的,偏偏到了南安郡王这里人家偏要他,要说这里面没点事,谁信呢。”

是呀,为什么要她儿子不要她闺女呢?

“话不是这么说的,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事情?”南安太妃想不明白,但还是强行辩解:“老身要进宫面见太上皇和当今。”

来人冷哼一声,对着南安太妃抱拳,“对不住您了,两国修好乃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南安郡王是否通敌叛国,还待查证,在事情尘埃落定前,南安王府一众人等皆不得出府。”

说完后退一步,带着人将南安王府围了个水泄不通。

.

“我恍惚记得杨家将里的杨几郎就是和亲的,南安郡王霍宏,”林珝顿了下,走肾不走心的笑道:“大义呀!”

听到这么玄幻的走向,林珝都怀疑自己穿了一个假红楼。

一旁的黛玉在听说了这事后,虽然没像林珝那般震惊,却也替探春了松了一口气。前阵子她去荣国府给贾母请安,洽巧撞见南安太妃也过去坐客。

阖京的人都知道南安郡王出事了,南安太妃此时跑到荣国府来坐客,黛玉和贾家的人都以为南安太妃想要走贾家的关系,搭上元春,请元春在启恒帝面前周旋一二。

不想南安太妃来了荣国府后,并没怎么提起元春,而是寒喧过后便说知道荣国府里养了几位姑娘,都是个顶个的好,不妨请出来给她看看。

贾母等人不好拒绝,也不知道拒绝的让人请了姑娘们过来。

黛玉就在这里,便和探春几个出来一道拜见了南安太妃。

南安太妃见到黛玉时,那是眼睛一亮,就像恶狼遇见了肉骨头。可转瞬间南安太妃眼里的光就消失了。

眼底满是遗憾的将视线转向了迎春,探春和宝钗宝琴姐妹。这些姑娘里,除了探春和黛玉没有定下亲事,其他的三位姑娘都已经定下了亲事。

不光如此,这三位里,一位是北静王侧妃,一位是正三品诰命,还有一位是翰林家的媳妇,哪一个的前程都不赖。

黛玉父母不在京城,别说她不能认黛玉为女,就是能认黛玉,没有黛玉父母的同意,她也别想将黛玉送到西海沿子。

看来挑去,竟然就只剩下荣国府的三姑娘探春了。

初初相看了一回探春,南安太妃就离开了。准备等那边有了消息再过来结干亲。不过她也知道想要让探春成功代替自家女儿孙女和亲去,她也必须给足了荣国府好处就是了。

其实要南安太妃说,她也不是多相中探春,只是阖京有些门路的人都看出来启恒帝和太上皇要‘冷处理’了南安郡王,这种时候谁都不会跟他们家再勾搭了。只有荣国府是个没有政治敏感度的,也是个可以操作的地方,所以南安太妃来了。

.

黛玉不是贾家的姑娘见天的不出府,也不怎么知道外面的消息。她社交多着呢,消息的渠道也不少。想着南安郡王都这样了,南安太妃还来荣国府这种啥忙都帮不上的人家瞎溜达,肯定是有别的打算。

不是冲着元春去的,就是旁的什么人或是什么事。

从荣国府回来,黛玉便将这事跟林珝提了一嘴。她是知道她妹的,虽然有些小淘气,却极是聪慧,有些事情更像是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不过她妹都修仙了,未卜先知什么的也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

林珝又在炼化手头那副白蛫龟甲了。她也没遮掩,就当着黛玉的面大大方方的折腾那块白蛫龟甲。听到黛玉的疑惑,林珝想都没想的就告诉黛玉,“这老太婆准备卖女救儿呢。”

都不用林珝再说什么,黛玉那小脑袋瓜子便想到了南安太妃要干什么了。

卖别人的女儿救自己的儿子。

“当今同意了?”她怎么没听说朝/廷要和亲呢。

林珝摇头,“且看着吧。”

如果在她那么说了以后宫里那对父子还要送女人去和亲...她就大义灭亲送那对父子和亲去。

然后黛玉就看呀,等呀,终于等了南安郡王版的和亲。

真刺激!

.

南安太妃也不是坐以待毙的性子,虽然阖府被围禁,但南安太妃还是借着下人去采买的机会送了消息出去。此后朝中到是真有人替南安郡王说了一回话。

然后启恒帝看着站出来说话的人沉默片刻,说了句不能委屈了南安郡王,便当堂预支了南安王府所有人的俸禄银子让站出来说话的这位去西蛮给南安郡王建座郡王府。

就算以后长住西蛮了,咱也是最酷的崽儿~

好嘛,收了好处替南安郡王说话的人好悬没泪洒金銮殿。南安郡王没回来,还将自己搭上了,这也太亏了。

亏不亏的不打紧,他到是给满朝文武上了一课。有他的前车之鉴,到还真没谁再站出来了。

向来爱惜羽毛的太上皇,自打那日‘朕累了’以后,就再不曾上朝,也不朝召见过朝臣。以养病为由躲了。

这么得罪人的事,太上皇都留给他儿子。和南安太妃一比,这爹渣得浑然天成。

虽然西蛮确实没有适龄的公主,但他们确有一位带着两个孩子却守了寡的长公主。这位长公主稍稍年长了南安郡王一轮半,老妻少夫,未尝不是一件美谈。于是不过数日南安郡王就彻底在西蛮落户了。

南安太妃见事情再没了转圜的余地,先是大病了一场,随即就着人写了奏折要立长孙为世子。

然后启恒帝看了一回折子,几经犹豫后,竟然干了一件让满朝文武都震惊的事。

他说南安郡王无子,如今郡王又为国流落到了西蛮,老太妃跟前无人尽孝,为不使忠臣寒心,他决定过继宗室子弟承继。

至于过继谁,他还需要再琢磨琢磨。

宗室子弟也不是都能继承爵位,那些次子庶子虽然最后也能得到个不大不小的爵位,可又如何能跟郡王爵位相提并论呢。

于是从这一天开始,宗室不少人都以磨刀霍霍的方式往南安郡王府献殷情。

认个闺女和认个孙子有什么区别?

启恒帝用皇家血脉告诉南安太妃——没区别!

(ˉ▽ ̄~)~~

南安王府的事情告一段落后,朝/廷的泰半注意力便都投入到了平反中。

青州那边的沐辉,最近饱受流言侵害,整个人都处于暴怒的边缘。就在这时,朝/廷又派了珉王爷和珉王妃的遗腹子,他的嫡出弟弟来清理门户,沐辉脑子里那根一直紧绷的弦瞬间就断了。

呸,他哪来的弟弟!

可惜启恒帝将黑盐当官盐卖,哪里容沐辉‘狡辩’。为了让大家知道某些庶子的无耻,整个天/朝都在说着嫡庶之事。

年长的庶长子,不留余地的迫害年幼嫡子,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歪曲?

为了演绎的更逼真,同样在脑补的世界也登基了的启恒帝更是下了一道关于嫡庶的圣旨。

“我觉得除了嫡庶这事要弄,表兄弟娶表姐妹的事也应该杜绝。”林珝听说这道圣旨的时候,还跟在一旁给她打络子的黛玉说道:“也不知道义忠王妃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黛玉闻言抬头,先是拿起手上的络子比划了两下,随即才顺着林珝的思路去想义忠王府的事。

她妹的生母是她老子的表妹,这个表妹还是仅低正妃一头的侧妃。若风侧妃的性子也像她妹似的...义忠王妃的日子怕也是水深火热呢。

不对,若风侧妃的性子与她妹如出一辙,那日子难熬的绝对是义忠亲王。

她妹可是老双标了。

“早起紫鹃拿了贾家的帖子进来,我还想着他们家什么时候这么讲规矩的。”心里各种腹诽吐槽后,黛玉直接转了话题,“你说好笑不好笑,竟是薛家那位的婚贴。”

用贾家的帖子给各处派发婚贴,竟还送到了她这里,都不知道让人说什么好了。

林珝抬头,看着黛玉眨了眨眼睛的同时,也在心里计算了一回时间。一边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一边说道:“更好笑的事我还没跟你说呢。”

自从知道宝钗要嫁孙绍祖后,林珝还特意跑出去瞧了一回那孙绍祖长咋熊样。

且不说他年纪比贾琏大,只说那么武大腰粗,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人实在是倒足了人胃口。

尤其是林珝过去的时候,他正拉着一个年轻媳妇欲寻欢做乐。林珝见那媳妇挣扎不修便准备出手,不想孙绍祖将那小媳妇的拒绝当成了乐趣不说,竟特么直接给了那年轻小媳妇一巴掌,直接将人的脸给打肿了。

林珝见此直接炸了,灵气一转就将孙绍祖弄晕了,让那小媳妇先自己跑掉。等那小媳妇跑了,林珝毫不客气的剥了孙绍祖的衣服,然后在孙绍祖所在的大床上丢了一个马蜂窝让孙绍祖抱着。

为了不叫马蜂们跑得太快,林珝还特别贴心的将床上帐幔都放了下来。

想了想,林珝又觉得不能这么轻易放过孙绍祖。或者说,林珝担心孙绍祖被蛰得太轻,又往孙绍祖的身上倒了半瓶蜂蜜。同时打开窗户,用灵力弄了一大团蚂蚁进来。都走出去半条街了,林珝不知想到了什么又跑到最近的青楼楚馆弄了颗提高兴致的小药丸,还不嫌麻烦的给孙绍祖喂上了。

在极致的快乐中被蚂蚁咬,被马蜂蛰,孙绍祖这一次的采花之旅也算圆满了。

这种事情若是告诉了黛玉,林珝指定又要被罚抄书了。因此林珝就不曾多提一个字,这会儿话赶话了,林珝便用极难听的话形容了一回孙绍祖。但却没说她对孙绍祖做了什么。

贼会避重就轻。

黛玉早就知道她妹是啥人了。看到孙绍祖仗势欺人而不出手教训,那就不是她妹了。

多好的作妖理由呀。

是呀,没事都要折腾点事,有事还能不往死了折腾。

原本黛玉还想问问林珝,那个孙绍祖还健在不。可转念又想到婚礼都如期举行了,人又怎么可能不健在。

确实是健在的,只是当被被蛰的有点重。尤其是那些蚂蚁爬来爬去,孙绍祖挠来挠去,就引得那马蜂以为孙绍祖在挑衅它们……

因当初那颗药之故,睡梦中完事采花大计的孙绍祖不光脸和身上被马蜂蛰得没有一块好地方,就连其下处也被给马蜂蛰了。

这事太过丢人,又成亲在即,孙家直接封锁了消息。养了两三个月的伤,又花了不知道多少银子,这才恢复到没见过林珝之前的样子。

……

这个时候的婚礼可以分成两天,一天是新娘添妆送嫁妆,新郎家接了嫁妆开始晒嫁妆和用新娘的嫁妆铺阵新房。第二天则是接了新娘子去拜堂成亲。

按亲疏远近,如果宝钗是贾赦的女儿那黛玉和林珝两天都得过去凑个人场。但宝钗只是义女,以前又与她们有嫌隙,黛玉和林珝自是不会凑这个热闹。

但不去,也不合规矩。

于是第一天添妆的时候,黛玉和林珝这对促狭鬼竟然让叶嬷嬷代表她们去添了一回妆。

添的也不是什么金玉这等俗物,而是两套女戒,女则,女四书和明心宝鉴。

至于两人不亲自去添妆的理由则是林珝找的。

太上皇欠安,黛玉要陪着林珝给太上皇抄经书,又说明天是正日子,定是不会错过的。

确实没错过。

黛玉和林珝还真就过来了,不过二人并没有去宝钗的闺房送嫁而是陪着贾母跟一群得了消息过来吃席的诰命们坐在一块。

让人知道她们按规矩来了,却也只是合了规矩,而与薛家那位姑娘没什么交情。

原本成亲这种事,新娘不需要自己张落什么,也不是最累的。可惜宝钗命不好,她老娘不是个能张落得起来的,再加上她们生活在荣国府,又要从荣国府出嫁,一应事宜还要拜托给凤姐儿和邢夫人。

好在二人都是贪财的,只要银子给到位,这二人就都极为好说话。

凤姐儿这一房四个孩子呢,哪哪都要银子,宝钗的辛苦费一递上来,凤姐儿就忙了起来。

邢夫人也拿了银子,虽然也干不了什么实事却不会给人添堵。婚礼这两天还能做个称职的义母与人多夸夸她。

这就够了。

忙了好些日子,时间越接近婚期,宝钗就越紧张。她虽面上看不出来,可心里却总是不由回想林珝那天说过的话。

因着紧张,心慌,宝钗又派了人去调查孙绍祖在京中的生活往来。

怎么说呢。

因孙绍祖一直没有实缺,一直在候缺,所以他的生活轨迹除了去一些人家拜访,就是与一些世家子弟吃些花酒。

若是抛开爵位和拜访,孙绍祖的生活方式其实跟薛蟠差不多。

宝钗都不觉得她哥哥有什么问题呢,遇到渡了一层金光的金龟婿孙绍祖自然不会不满意。

盖头掀开时,宝钗就发现孙绍祖长的真心有失水准,不过她也不是冲着长相去的,视线落在身上的诰命大裳上,宝钗还是满意的。

只是这份满意在第二天就被孙绍祖打掉了一块……!

本文网址:http://honglouzhidaiyutamei.quwenyi.com/46648008.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uwenyi.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