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艺小说 > 其他类型 > 高难度谈话的艺术 > 访晤会客,礼多人不怪——与朋友的高难度谈话艺术

访晤会客,礼多人不怪——与朋友的高难度谈话艺术

推荐阅读: 哭大点声听见没小尾巴很甜赠我予白小纯风小崽崽找上来了职业替身,时薪十万坠落人设崩塌后我c位出道了[古穿今]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股掌之上穿到乱世搞基建(女穿男)台风眼让你代管花店,星际灵植复苏了?超级惊悚直播穿成校园文男主的后妈东宫有福锦衣杀嫁反派绿茶被迫说真话后爆红了

有客人来访,如果是事先约定的,应做好迎客的各种准备。如个人仪表、居室卫生、招待茶具烟具以及水果点心等。如果客人不告而至,也应尽快整理一下房间,并对客人表示歉意。

待客人坐下后,应为其敬茶、递烟或端上其他食品。上茶时,一般应用双手,一手执杯柄,一手托杯底。用手指捏住杯口边缘向客人敬茶,既不卫生,也不礼貌。

与客人交谈时,如果家人不便参与,则应尽量回避,如无条件回避,就不要随便插话。交谈时,应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或者频频看表,更不可将客人撇在一边,只顾自己看电视或做家务。客人来访时,若恰逢你有急事要办,如果时间不长,则不妨向客人说明情况,让客人稍等片刻,并委托家中其他人作陪,或拿出一些报刊杂志给客人浏览。如无暇接待或要外出,可向客人致歉,另约时间。

有时客人带来礼物相赠,主人应做出反应,如表示谢意,或谢绝馈赠,也可相应地回赠些礼物。

客人要走时,主人应等客人起身后再相送。对于年长的客人、稀客等,主人应送至大门口,然后握手道别,目送客人离去。如果送至电梯口,则要等客人进入电梯,在电梯关门后再离开。

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位学者在他的《读书录》中讲了许多接待宾朋的道理。有一点特别值得重视。他说:“虚心接人,则于人无忤;自满者反是。”这是把虚心看作交友待客的根本态度,真可谓一语中的,抓住了要害。

做客拜访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际形式,也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有效方法。

做客拜访要选择一个对方方便的时间。一般可在假日的下午或平时晚饭后,要避免在吃饭和休息的时间登门造访。拜访前,应尽可能事先告知,约定一个时间,以免扑空或打乱对方的日程安排。约定时间后,不能轻易失约或迟到。如因特殊情况不能前去,一定要设法通知对方,并表示歉意。

拜访时,应先轻轻敲门或按门铃,当有人应声允许进入或出来迎接时方可入内。敲门不宜太重或太急,一般轻敲两三下即可。切不可不打招呼擅自闯入,即使门开着,也要敲门或以其他方式告知主人有客来访。

进门后,拜访者随身带来的外套、雨具等物品应放到主人指定的地方,不可任意乱放。对室内的人,无论认识与否,都应主动打招呼。如果你带孩子或其他人来,要介绍给主人,并教孩子如何称呼。主人端上茶来,应从座位上欠身,双手捧接,并表示感谢。吸烟者应在主人敬烟或征得主人同意后,方可吸烟。和主人交谈时,应注意掌握时间。有要事必须要与主人商量或请教时,应尽快表明来意,不要东拉西扯,浪费时间。

离开时要主动告别,如果主人出门相送,拜访人应请主人留步并道谢,热情说声“再见”。

访晤辞令,是指人们在拜访、会晤客人时所应用的恰当得体、合宜的语言。

访晤,即为了礼仪或某种特定目的而进行的拜访会晤。按其性质区分,访晤有公务访晤和私人访晤之别。

公务访晤,大多与国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密切联系,至少也关系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工作与发展,所以是一种严肃的正式的交际活动,一般都要事先安排,甚至精心组织。

而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私人访晤是人们最常见的。比如,走亲访友是一种常见的交往形式,这就是借助这种交际活动,人们可以达到互相了解、沟通信息、加深感情、增进友谊的目的。所以,私人访晤不但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私人访晤从形式上看,有初访、重访、回访的不同;从内容和特点上去看,也可分为三类:礼仪性访晤、事务性访晤和随意性访晤。初访往往比较郑重;重访,是关系趋密的表现;回访,则体现了“来而不往,非礼也”的传统民俗和道德观念。至于礼仪性访晤,主旨在于融洽人际关系;事务性访晤,大多为了解决某些具体事务(例如托事、邀约等);随意性访晤,一般发生在至亲好友之间,可以聊天谈心,拉家常,“侃大山”。

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访晤,会话语言自然千变万化。然而,它们在结构上也存在着共同性。如果从顺序上来讲的话,访晤语大体上可以包括“进门语、“寒暄语”、“晤谈语”和“辞别语”四个部分。

1.进门语

到了亲友家门口,要先轻轻地敲门,或者短促地按一下门铃。即使门开着,也应很礼貌地问一声:“在家吗?”或者“房间里有人吗?”不要贸然闯入。

同主人见面后,要立即打招呼,然后再跟着主人进房。

你如果是初访者,一般可以用这样的话打招呼:“啊呀!一直想来拜访,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了!”“初次登门,就劳您久等,真不好意思!”关系虽然比较密切但却极少相互到家探访的,也可以随便一点说:“哦,原来你就住在这儿!”或者说:“难得上门,叫您久等了吧?”

你如果是重访者,打招呼就不必多礼,一般只需简单地说一句“好久没来看你了”即可,或者说“我们又见面了,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上次来,是一个月以前吧?”关系密切的就可以开个玩笑,既显示你的幽默感,也能调节一下气氛:“我又来了烦你来了,你不会讨厌吧!”

回访大多出于礼仪或答谢,打招呼时要考虑这个特点。通常你可以这样说:“上次劳您跑了一趟,我今天登门拜谢来了。”“您上次刚走,我就想,无论如何要到府上来再谢谢您!”

一般来说,初访和回访的目的性较强,大多属于礼仪性访晤或事务性访晤。相比之下,重访虽不能毫无目的(如联络感情、交流信息等),但其随意性较大。所以初访、重访、回访的进门语,还要从礼仪性、事务性、随意性方面去加以考虑。

礼仪性访晤大多与唁慰、祝贺、酬谢等有关,进门语每每要同有关的唁慰、祝贺、酬谢的内容联系进来,比如说:“一直没有机会登门,今天给您拜年来啦”(初访),或者“好久不见,借你走马上任的东风,给老朋友贺喜了”(重访)、“上次家父过世,劳您大老远地赶来,叫我一直于心不安,今天特意来看看您”(回访)。

如果你去作事务性访晤,进门语就要从本次访晤目的上去多考虑一点。如:“小方,无事不登三宝殿,求您帮忙来了!”或者“小周,你要我办的事,有眉目了。”但初访一般不宜如此“开门见山”,进门语应多注重礼节,“己求人”或“人求己”的话语既不必过于谦恭,也不可傲慢无礼。

随意性访晤一般无拘无束,双方关系又比较密切,所以进门语可有可无,想说什么就说什么。需要考虑的一点是,要讲的话在门外说好,还是进屋说好。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受访者,主人对访晤者的进门语,要热情地应答,或表示慰问、感谢。譬如,你可以说下面这一类话:“我也一直想在家里同您聊聊,快请进!”“我也懒,好久没上你那儿去。”“哎呀,上次已经打扰了,还让您再跑一趟,叫我怎么感谢您。”

2.寒暄语

寒暄是人际交往中双方见面时叙谈家常的应酬语言,它不应是虚情假意的客套,也不可为胁肩谄笑的阿谀;它应该既有助于双方的互相了解,也应该体现出对他人的真诚的关切。因此,在访晤中双方坐定以后的寒暄语,就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自然引出话题。寒暄的内容常为天气冷暖、工作忙闲、学习好坏、身体健恙、朋友过从、亲属今昔等。但是,寒暄时具体谈什么,要有所选择。访晤双方都要善于从贴近处挑选双方均有兴趣或均有鲜明感受的话题。譬如,天气特别冷,你可从低温谈起;对方近日获奖,你可从工作、学习谈起;身体有病,则从强身保健谈起……总之,话题须出于自然,包括墙上挂历、耳际音乐等,都可引起寒暄语。

(2)建立认同心理。所谓“建立认同心理”,就是双方要多寻找共同语言,以求得心理上的接近和趋同。这样,寒暄对整个访晤活动,就是一个有推进作用的桥梁。请看下面的例子:甲:这幅画是你自己画的?画得真不错!

乙:你过奖了,我不过在业余艺校学了几天。

甲:你也进过业余艺校?

乙:怎么?听口气,你也不是外行?

甲:我在鲁迅业余艺校跟×××老师学过画。

乙:真的?太好了,我们都是×××老师的学生啊!

这一段寒暄语,话不多,贵在求同,一下子使双方缩短了心理差距,在感情上靠拢了,从而使寒暄成为双方进一步晤谈的有效手段。

(3)创造和谐气氛。创造和谐气氛,是寒暄的目的。访晤,如果缺乏一个和谐的气氛,就不是一次成功的访晤,甚至可以说失去了价值。所以,寒暄时,双方的语言要诚恳,而不可令人作呕;要坦率,而不可吞吞吐吐;要自然,而不可卖弄做作。特别是要由衷地关注对方的苦乐,急人所急,想人所想,爱人所爱,并以相应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样,才有可能创造出越来越投机的和谐气氛。

3.晤谈语

晤谈,同一般交谈没有什么大的区别。由于现代家庭小型化,所以除了集体访晤,晤谈往往成为两三人之间的谈心,随意性访晤尤其如此。但是,如果访晤地点为受访者的家庭,你作为拜访者就要“嘴下留神”。凡是受访者不希望在家人面前交谈的内容,尤其是可能令受访者尴尬、不快的话,或令受访者家人担忧、生疑的话,都不要信口乱说。非说不可时,也要寻找时机,注意音量,或者在主人送客时单独说。你如果有求于人,在双方寒暄时要尽量将话题引到与所求之事相近的话题上去。这样,顺水推舟,就可以相当自然地提出请求。假如双方关系密切,求人犹如求己,那也可以不要寒暄。或者说,这种情况下的寒暄与晤谈语,常常是合二而一的。当然,也不可因关系密切,而言谈肆无忌惮,不顾效果。

至于礼仪性访晤,虽然访晤目的明确,但晤谈时的话题却往往如游龙飞鸟,不知东西。不过,你还是要尽量“扣题”,即同本次访晤的目的扣得紧一些,不要给受访者造成一种不佳印象,好像拜访者的来访完全出于敷衍。

4.辞别语

辞别语一是要同进门语相照应;二是要表示感谢之情,请主人“留步”;三是要考虑邀请对方来自己家做客。譬如,你可以说:“今天初次拜访,十分感谢您为我花了这么多时间!”“送客千里,终有一别,还是请回吧!”“老同学,我走了,你什么时候到我家坐坐!”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邀请对方不可勉强,不可含有责怪对方不来拜访自己的意思,像“我总是到你这儿来,你什么时候来我家呀”这类话,非知己不可说,免得给人“来得冤枉”的印象。

假如是事务性访晤,辞别时你不妨再有意点一下:“这件事就拜托你了,非常感谢!”如果是礼仪性访问,则不要忘记再次表示祝贺或谢忱。如:“再见了,祝你在高校中展翅高飞!”至于主人,也要感谢来客的访晤,诚恳邀请客人下次再来。

最后,说一说访晤的注意事项:

(1)如万不得已时做了不速之客,一见面就要说:“真抱歉,没打招呼就跑来了”;(2)访晤时交谈的用语和口气,要顾及对方的辈分、地位等,要看互相的关系;(3)访晤见面时如家里有来访者不认识的客人,主人就应该向来访者介绍;(4)拜访者不要忽略适当同主人的亲属交谈;(5)如果是集体访晤,不要一个人抢着说话,要让大家有开口的机会;(6)对受访者敬茶敬烟不要忘记表示感谢,如果自己要抽烟,就说:“对不起,我可以抽烟吗?”

(7)遇到另有来客,应“前客让后客”,说:“你们谈吧,我先走一步了。”

迎客辞令,是指人们在迎接和接待来访的客人时所应用的恰当、得体、合宜的语言。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款待好客人,不但是亲情、友情间的礼尚往来,更是人们生活修养、文化素养、性格涵养的综合体现。给客人以无微不至的关心、关照和关怀,既能加深相互间的感情,还能给我们平平淡淡的日子增添许许多多的乐趣。那么,怎样才能迎好客、待好客,使谈话气氛自始至终都融洽和谐呢?最根本、最重要的一个迎客谈话原则就是:根据不同身份的客人和不同的情况选择最适合对方的语言。

1.客人是自己的朋友或同事。客人初次登门,可以说:“××,欢迎你,请进屋。”然后把客人向家庭成员介绍,同时把家庭成员向客人简单地逐一介绍。能简洁地说出他们的爱好和特点更好,这样会给客人以愉快的感觉,显示出自己家庭的和睦。如是常客,说话要自然,过多的客套,会使人不自在。

2.父母的客人来访。这时你应亲切地称呼:“伯伯您好”或“阿姨您好”等,并主动让座,递烟、倒茶,然后退出让父母和客人单独谈话。如果需要你在场,你也要多听父母和客人的谈话,少插话。如果感兴趣也可以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态度要谦逊,不可拿架子,摆出自高自大、惟我独尊的样子。否则,即使你说得再有理别人也不会接受。

3.晚辈的客人来访。对晚辈的客人也要一视同仁,热情接待。如果你对晚辈和客人的谈话感兴趣,可以说“我以为………”“我想……”来表明自己的看法。大家爱听,气氛活跃可尽情交谈;如大家拘谨,可点到即止。因为晚辈出于对长辈的尊敬,有不同意见也不便提出,假如你只顾自己尽兴而谈,大家会感到索然无味。

4.爱人的客人来访。要明白客人谈话的主要对象是爱人,所以,自己的话不能太多。爱人和客人在谈话中出现僵持和意见不一的情况时,应用轻松、愉悦的语调,说出风趣、得体、为爱人和客人都能接受的话,使谈话在愉快的气氛中继续进行。这样,不仅使爱人心中分外高兴,也能减少客人谈话的顾忌和难堪。

5.如果是亲戚或外地家人来访,也要注重礼节,迎客时应询问诸如身体、家庭、生活、工作等方面情况,尽量使谈话充分体现出友情或天伦之乐。

6.如果是陌生的客人,应说一些诸如“您请坐”,“有事吗?别忙,慢慢讲”,“请问尊姓大名”之类的见面话。交谈时,应以客人为主,使客人能尽快说明来访目的,给客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让他感到主人是好客的、懂礼貌的。

7.客人来访时恰巧自己有事要办,应客客气气向客人解释:“××,实在对不起您,我有急事要办,您有什么事?”客人走时,应说“欢迎您再来”,“我有空一定拜访”。切忌吞吞吐吐、犹犹豫豫,用婉转的语言让客人揣度、猜测,那样会使客人感到没趣,或因此对你产生隔阂。

8.客人多时,如相互间有不相识的,主人应以热情活泼的语言,提出大家共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使大家在较短的时间内相识相敬,开怀畅叙。如主人可这样介绍:“这位是我的朋友××,有‘东方卓别林’的美称”,“这位朋友有点腼腆,可内心感情丰富”,“××,谈谈你们厂改革的情况好吗?”等等。

9.客人走时,应出门相送,可简单嘱咐或回答谈话中提出问题的主要点,使客人加深印象。分手时应说:“您到我家,我非常高兴”、“欢迎您再来”等等。

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在我们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各式各样、不计其数的离别。作为主人,我们要向客人送别;作为客人,我们又免不了向主人告辞。也许你会认为:道别无非是说“再见”、“请慢走”之类,用不着“花言巧语”。其实,道别也是一门学问。一句温暖得体的道别语就好像陈年的美酒,能够长久地留驻心间,令人回味。惟其如此,交际中的道别技巧也同样是一门我们不得不学的功课。下面,我们就从告别和送别两个方面介绍几种常用的道别辞令。

1.客人告别辞令

作为交际场合中的客人,在向主人告别时,要表达出自己对这次相会的感谢、眷恋、期待、回味等心情。落实到语言上,应该运用以下合适得体的说话方式:(1)感谢式。在即将离去时对主人所提供的周到安排与热情款待表示由衷的感谢,使主人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常用的辞令有:A.“真是让您费心了,为了招待我们占去了您那么多时间,真不知怎么谢谢您才好!”

B.“太感谢您的热情款待了,我真没想到您的烹调手艺那么好!”

C.“这次多亏您帮忙,还这么破费,来日定当答谢!”

D.“北方虽然地冻天寒,可我在您这里却倍感温暖,太谢谢您的热情款待了,来日到我那儿,一定好好尽地主之谊!”

(2)眷恋式。客人在告别时应该向主人表达自己的眷恋之情,使主人感到一种满足和自豪,同时体会到客人对其怀有的较深感情,从而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常用的辞令有:A.“今天在贵宅是我最难忘的一天,我永远也忘不了!”

B.“什么时候才能再尝到您做的清蒸鱼啊!”

C.“在您这里,真的跟在自己家里没什么两样。”

D.“要不是明天还要上班,我真是不想回去了。”

E.“今天的日子过得太快了,我多想让今天的时光停滞下来!”

F.“太尽兴了,这个美丽的晚上!真是让我‘难忘今宵情’!”

(3)期待式。在道别时表达自己对于再次相见的热烈愿望,或是向对方发出良好的祝愿,这就是期待式道别。期待式道别体现了双方的深厚情谊和亲密关系,对于进一步推进感情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时有助于为将来的交往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常用的辞令有:A.“这一走真不知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了,那时候这些小树会更高些了吧!”

B.“别忘了常联络,哪天我们再一起喝两杯!”

C.“但愿下次再来时,你的病就完全好了!”

D.“一定要注意休息啊,下次见你时再白一点、胖一点!”

E.“我走了,你一定要安心养病,不然我会挂念的!”

F.“下一次再来时,我希望咱们再一醉方休!”

(4)幽默式。幽默风趣的道别能够感染宾主双方,给每一个人都带来好心情,特别是在一些类似聚会、婚礼等喜庆场合采用幽默式道别方法,能够使气氛更趋热烈、活跃。常用的辞令有:A.“你们慢慢喝吧,多喝点没关系,我给你们留下我们单位司机的电话号码,要是全喝趴下了就给他打个电话,保证把每一个都送到家里去!”

B.“嫂子,告辞了!今后俺大哥就交给您了,要打要骂就由您处置吧!”

C.“单位有事,我只好先告辞了!今个我没喝好,东家是不是改日再安排我一顿,我肯定赏光啊!”

(5)致歉式。这种道别方式主要适用于有求于人或打扰别人之后,此时恰如其分地表示歉意会让人觉得我方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常用的辞令有:A.“让您费心了,挺过意不去的,下次再登门致谢。”

B.“耽误您的时间,真不好意思!”

C.“这一阵子总给您添麻烦,我都有些不好意思再打扰了。”

D.“您这么忙,我还总来打扰您,真是抱歉了!”

2.主人送别辞令

作为交际场合中的主人,在客人主动告辞时,要表达出自己对客人的真情实感,即:眷恋的、依依不舍的、祝福的、关怀的等种种情感。当然,最重要的是别忘了尽地主之谊。主人送别辞令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1)提醒式。这种道别方式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向客人提醒某些未尽事宜,来表达自己作为主人的关切与热情,使客人因感到自己被关怀、被体贴而深为满足。常用的辞令有:A.“路上小心,过路口的时候别忘了红绿灯!”

B.“下次别忘了把两个孩子一块儿带来!”

C.“要是路上遇到什么麻烦,就赶紧呼我一下!”

D.“今天晚上定的那件事,你可千万别忘了!”

E.“对了,回去后别忘了喝我送你的补脑液,要坚持每天都喝!”

F.“打车到家后给我打个电话,我好放心睡觉!”

(2)询问式。这种道别方式的主要目的是询问客人做客的感受,从而表达自己的关心与呵护,显得热情而细心。常用的辞令有:A.“你觉得今天你嫂子炒菜的手艺如何?”

B.“什么时候你请我到你那儿去玩呀?”

C.“今天玩得挺开心吧?”

D.“天色不好,要我给你找把伞吗?”

E.“还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吗?尽管说,别客气!”

F.“你的酒量什么时候见长的?要不要再喝点?”

(3)珍重式。通过向客人及其家人道一声珍重,表达对客人的美好祝愿和自己的浓浓离情,又使离别富于人情味。常用的辞令有:A.“工作忙,一定要注重身体啊!”

B.“代我给老太太捎个好儿!”

C.“但愿一切顺利,来年有个好收成!”

D.“平时自己保重好,别让大伙儿为你担心!”

(4)激励式。即通过鼓动激励性的语句来勉励客人,使对方感到情绪振奋,并对未来充满信心。任何人都更乐于生活在振奋向上的气氛中,激励式的道别能够扫除离愁,营造积极的氛围,同时让宾主双方的心更加贴近。常用的辞令有:A.“回去后再加把劲儿,好好地大干一场!”

B.“别忘了你说的话:要作一个不庸俗的人!”

C.“大胆朝前走吧,我们永远支持你!”

D.“好好干,凭你的才气和能力,××公司的老总宝座在向你招手呢!”

(5)祝福式。祝福式的道别比激励式的道别更适于与平时来往并不密切的朋友,或者是外地他乡的朋友,也或者是多年不见的同乡、同学和故知道别。因此,祝福式道别辞令的内容就显得比激励式的辞令内容要概括、笼统一些,主要表达的是对新、老朋友生活美满和事业成功的衷心祝福。常用的辞令有:A.“祝你一帆风顺,万事如意!”

B.“祝你天天快乐,年年顺心!”

C.“祝你一路平安,祝你和你的家人一生平安!”

D.“祝你们夫妻俩蜜月甜甜蜜蜜,一路平平安安!”

(6)要求式。这里所指的要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想要得到对方什么,而是以此表达对朋友牵肠挂肚的一种真实的情感。看似要求,实则让朋友感到你对他的重视和依恋。常用的辞令有:A.“到家后安定下来,马上给我写封信说说那里的情况!”

B.“你的歌唱得真好!有时间你把你的歌录下来,给我邮过来,我好好欣赏一下!”

C.“你的新书出了后,请先给我寄一本来,我好先睹为快!”

D.“下次来别忘了给我送点‘礼’——把你的书法作品裱上给我一帧,我好挂在客厅里!”

(7)回忆式。回忆曾经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以及在这美好时光里发生的点点滴滴、真真切切的件件往事,一定能勾起客人对昔日友情的感怀和对今日友情的珍重。常用的辞令有:A.“老兄,还记得十五年前的中秋节我们在集体户的破房子里连哭带唱地玩了一夜吗?”

B.“老弟,这一别,又不知何日再见。你在毕业时给我写的留言,你还记得吗?这一晃20多年过去了,我们都已过不惑之年,已为人父,天天为生计而奔忙了,真是岁月不饶人呀……”

C.“肖雅,那一次咱们一块去游湖的事你还记得不?你差一点掉进湖里喂了鱼呀!”

D.“十年前的同学聚会上,你的一曲《友谊地久天长》至今都在我心底回荡着。唉,真渴望再回到从前,回到那个纯真的年代……”

(8)反语式。用正话反说的方式来道别,可能在关系比较融洽或密切的朋友之间更显得亲昵和自然。

A.“……真是的,到我家来还提这拎那的,下次再这样客气我不让你进门哟……走好啊。”

B.“今天晚上也没啥好招待的,下次你再也别进我的家门啦!”

C.“你这一走呀,准让我难过好几天!你要再来几次我就得精神病啦!”

D.“下次可别带着嫂夫人来啊,她一来我的女儿就要喊着换妈妈啦。”!

本文网址:http://gaonandutanhuadeyishu.quwenyi.com/55128124.html
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quwenyi.com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